当中医体质学说遇上现代科学:我国学者揭开痰湿体质的代谢紊乱之谜,肠道菌群发挥核心作用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25 10:36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未病先防”的分子机制,更提示我们:调节肠道菌群或是改善痰湿体质的关键。中医(TCM)是中国起源的一种传统医学,而 体质 指的是独特的中医 类型 ,中医将中国人(汉族人)分为九种体质类型 平和体质和八种非平和体质,平和体质占总人口的不到 30%,临床表型特征包括精力充沛、声音洪亮、情绪稳定、对外界变化适应良好、睡眠质量好、记忆力佳,且无其他体质失衡的特征。这类人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较低。而非平和体质的人患有或面临各种疾病风险,痰湿体质(常被中医描述为 大腹便便、舌苔厚腻、易疲劳 )就是其中一种非平和体质,他们患肥胖症、高脂血症、和等代谢紊乱的风险很高,此外,即使是代谢指标正常的痰湿体质,其基因表达也存在与代谢紊乱相关的改变。然而,这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郑燕飞研究员,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山东理工大学孙文龙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研究员等,在Cell Discovery期刊发表了题为:A decrease inFlavonifractor plautiiand its product, phytosphingosine, predisposes individuals with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to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痰湿体质人群肠道菌群失衡与代谢紊乱的深层关联,并锁定了一种关键肠道细菌 Flavonifractor plautii(以下简称为F菌)和及其代谢产物植物鞘氨醇,F菌及其代谢产物植物鞘氨醇的减少使痰湿体质人群更易患代谢紊乱。
这项研究为中医体质学说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也为代谢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痰湿体质:中医视角下的"代谢紊乱高危人群"
痰湿体质是中医九大体质之一,约占中国人群的 10%。痰湿体质的临床表型特征如下:体态肥胖、胸闷、腹胀、腹部皮肤松弛、额头油腻、上眼睑浮肿、咽喉痰阻、口黏、舌苔厚等。此外,这类人群即使尚未出现肥胖、等典型症状,其基因表达已显示出与代谢疾病相关的异常模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 209 人(167人为痰湿体质、42人为平和体质)的临床数据分析显示:痰湿体质者 92.2% 存在代谢异常(肥胖、高血脂等);体质评分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血脂、尿酸等指标显著正相关。
更重要的是,研究体发现,14% 的代谢指标看起来 正常 的痰湿体质者,已出现肠道菌群和血液代谢物异常。
肠道菌群失衡:痰湿体质的 生物标记
通过 16S rRNA 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
痰湿体质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改变,Flavonifractor plautii(F菌)等 5 种有益菌丰度降低;
血液中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水平下降,与体质评分呈强负相关;
植物鞘氨醇能准确区分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堪称 代谢健康晴雨表 。
F菌:守护代谢平衡的 关键先生
接下来,研究团队进行验证实验:
1、体外培养:F菌能在 48 小时内大量产生植物鞘氨醇;
2、无菌小鼠实验:移植F菌的小鼠血液、肝脏中该植物鞘氨醇水平显著升高;
3、临床验证:即使代谢指标正常,痰湿体质者肠道中F菌数量较平和体质者减少 80%。
从机制上来说,肠道中F菌减少,导致其代谢产物植物鞘氨醇水平下降,导致激活肝脏 PPAR 受体受阻,进一步导致脂肪氧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异常,最终引发能量代谢失衡,形成 代谢紊乱易感状态 。
干预实验:补充F菌与植物鞘氨醇逆转代谢异常
研究团队设计了三阶段动物实验:
1、粪菌移植:将代谢指标看起来 正常 的痰湿体质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结果显示,5 周后小鼠出现肥胖、高血脂、,以及F菌数量减少 60%,植物鞘氨醇水平下降 50%。
2、补充F菌:补充后,小鼠体重下降了 15%,肝脏脂肪减少 40%;
3、直接补充植物鞘氨醇:补充后,高剂量组小鼠的血糖、血脂指标完全恢复正常。
科学意义:为中西医结合预防代谢病提供新范式
1、早期预警:通过检测F菌和植物鞘氨醇,可在代谢指标异常前识别高危人群;
2、干预:开发含F菌的益生菌制剂,或将成为代谢病预防新手段;
3、理论突破:首次用现代生物学阐释中医 体质 的物质基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论文通讯作者郑燕飞教授表示,这项发现架起了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桥梁。未来我们计划开发基于F菌的体质调理方案,让痰湿体质人群在疾病发生前就获得精准干预。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 未病先防 的分子机制,更提示我们:调节肠道菌群或是改善痰湿体质的关键。因此,下次体检时,除了关注血糖血脂,不妨也查查肠道菌群 你的身体可能正在通过肠道微生物,发出最早的代谢失衡信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对大脑进行精准电刺激,快速持久缓解抑郁症 (2025-08-21)
- “白肺”来袭,循“镜”锁因——呼吸内科成功施救七旬重症肺炎患者 (2025-08-20)
- PNAS:DNA聚合酶β缺失如何引发大脑发育隐患?科学家揭秘神经元突变背后的“沉默推手” (2025-08-20)
- Nature Genetics:基因组淘金热!LDAK-KVIK如何打破遗传分析中的“速度与精度”魔咒? (2025-08-20)
- 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子刊论文 (2025-08-20)
-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心脏和脑缺血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2025-08-20)
- 迈威生物靶向 CDH17 ADC 创新药 7MW4911 临床试验申请获得 FDA 许可 (2025-08-19)
- Light Sci Appl最新:荧光寿命成像 + 肠道类器官,解码纳米塑料体内“动向” (2025-08-19)
- 血小板外泌体竟藏“促癌因子”!Cell Death Dis:血小板来源外泌体LINC00183借ENO1稳存,驱动结直肠癌进展 (2025-08-19)
- AI+核心技术整合式平台助力原创新药开发,微芯生物2025创新峰会圆满召开 (2025-08-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