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激素避孕药,“伤心”但不多!超200万人队列表明,几乎所有激素避孕方法均与女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最高翻倍有关 |
![]() |
BMJ:激素避孕药,“伤心”但不多!超200万人队列表明,几乎所有激素避孕方法均与女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最高翻倍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5-04-14 09:11
当前常用的各类激素避孕方法均会导致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其中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的风险增幅最为显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Harman Yonis等人通过超200万名女性的大规模全国性队列数据证实,除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D)外,当前常用的各类激素避孕方法均会导致、的发生率增加,其中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的风险增幅最为显著,相比未使用激素避孕手段的女性疾病发生率翻倍,但是绝对风险仍较低。
论文于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论文首页截图
目前,激素避孕是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避孕手段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全球有约2.48亿女性在使用激素避孕药。激素避孕是通过外源性激素(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干扰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生理过程,从而达到避孕效果。其核心原理是模拟妊娠激素状态,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和子宫内膜环境,使受孕难以发生。
尽管激素避孕药的避孕效果得到广泛认可,其潜在的心风险一直备受争议,安全性数据亟需更新。在此背景下,丹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当代激素避孕方法与动脉风险的关联。
研究对象为1996年至2021年间所有丹麦年龄在15至49岁的女性。入组标准排除了患有动脉或静脉血栓、癌症(皮肤癌除外)、血栓倾向、肝病、肾病等疾病的女性,共纳入2025691名女性。随访时长共计22209697人年,参与者的激素避孕药使用情况通过丹麦的六个国家级注册系统进行追踪。

入组信息
在研究期间如果曾领取过任何激素避孕药的处方,则被界定为服用避孕药群体。
研究者通过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了不同类型激素避孕方法与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之间的关联,所有分析都对年龄、所处年代、教育水平、、、高和心房纤颤等协变量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含有孕激素+雌激素的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结果表明,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群体,其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均是未使用避孕药女性的2倍(IRR 2.0;95%CI 1.9-2.2)(IRR 2.0;1.7-2.2)。
具体到不同雌激素剂量,存在风险差异。服用雌激素含量为20 g的复方口服避孕药,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是未服用避孕药女性的1.9倍和1.6倍(IRR 1.9;1.7-2.2)(IRR 1.6;1.2-2.0);雌激素含量为30-40 g时,发生率分别为2.0倍、2.1倍(IRR 2.0;1.9-2.2)(IRR 2.1;1.8-2.3)。含有不同类型孕激素的复合口服避孕药,在疾病风险方面表现出一致的模式。
评估的非口服激素避孕方式包括避孕贴、阴道避孕环。研究显示,使用含有雌激素+孕激素的阴道避孕环,这类女性群体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未使用避孕药女性的2.4倍、3.8倍(IRR 2.4;1.5-3.7)(IRR 3.8;2.0-7.3);使用避孕贴的女性,其缺血性中风发生率为未使用避孕药女性的3.4倍(IRR 3.4;1.3-9.1),与心肌梗死无显著关联。
对于纯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其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为未使用避孕药女性的1.6倍、1.5倍(IRR 1.6;1.3-2.0)(IRR 1.5;1.1-2.1)。
对于纯孕激素非口服避孕方法,研究发现,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不会增加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使用单孕激素皮下植入剂的女性,其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为未使用避孕药女性的2.1倍、1.8倍(IRR 2.1;1.2-3.8)(IRR 1.8;0.8-4.4)。
不同类型口服避孕药在不同使用时长下与缺血性中风和风险的关联
不过,绝对风险较低。比如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其缺血性卒中的标准化发生率为39例/10万人年(95%CI 36-42例),心肌梗死为18例/每10万人年(16-20例);服用纯孕激素口服药的女性缺血性中风的标准化发病率为33例/10万人年,心肌梗死为13例/10万人年。
不管怎样,翻倍的疾病发生率确实摆在眼前。对于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等)的女性,建议优先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等低风险避孕方案。医务人员在为患者选择避孕方法时,应当充分告知潜在风险,但也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强调对绝大多数健康女性而言绝对风险仍然较低。
与此同时,男性避孕药近日又有了新的消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YCT-529的非激素男性口服避孕药,通过选择性抑制视黄酸受体 (RAR )来阻断精子发生,从而实现可逆性避孕。
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小鼠和食蟹猴实验中已得到证明,不影响性激素水平,也未表现出毒性或致突变风险,显示出其作为男性可逆避孕药的临床开发潜力,论文发表在《自然》子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对大脑进行精准电刺激,快速持久缓解抑郁症 (2025-08-21)
- “白肺”来袭,循“镜”锁因——呼吸内科成功施救七旬重症肺炎患者 (2025-08-20)
- PNAS:DNA聚合酶β缺失如何引发大脑发育隐患?科学家揭秘神经元突变背后的“沉默推手” (2025-08-20)
- Nature Genetics:基因组淘金热!LDAK-KVIK如何打破遗传分析中的“速度与精度”魔咒? (2025-08-20)
- 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子刊论文 (2025-08-20)
-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心脏和脑缺血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2025-08-20)
- 迈威生物靶向 CDH17 ADC 创新药 7MW4911 临床试验申请获得 FDA 许可 (2025-08-19)
- Light Sci Appl最新:荧光寿命成像 + 肠道类器官,解码纳米塑料体内“动向” (2025-08-19)
- 血小板外泌体竟藏“促癌因子”!Cell Death Dis:血小板来源外泌体LINC00183借ENO1稳存,驱动结直肠癌进展 (2025-08-19)
- AI+核心技术整合式平台助力原创新药开发,微芯生物2025创新峰会圆满召开 (2025-08-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