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
![]() |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21 15:32
这两项研究借助于自然酶演化规律,发展了装配线式聚酮合酶的理性重编技术,构建了一座绿色化学工厂,为稳定获取多样化聚酮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重新设计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路径以衍生化现有聚酮化合物或开发新型聚酮化合物极具研究价值,但工程化改造的代谢途径通常面临产物产量低的问题。
2025 年 4 月 18 日,目前,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以背靠背形式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论文题为:Plug-and-play engineering of modular polyketide synthases和Expanding catalytic versatility of modular polyketide synthases for alcohol biosynthesis。
这两项研究借助于自然酶演化规律,发展了装配线式聚酮合酶的理性重编技术,构建了一座绿色化学工厂,为稳定获取多样化聚酮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
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是一类由多个功能结构域组成的蛋白酶复合体,负责红霉素、雷帕霉素等重要天然药物合成的核心酶。其生物合成机制利用了不同酶模块的组合排序,进行单向、有序的装配线式连续催化,使其酶模块构成与产物分子结构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因此,聚酮和酶的理性设计理论上能够实现任意聚酮类产物的定制合成。
然而,前期研究发现,PKS的模块替换等改造容易导致酶催化活性的降低甚至丢失,阻碍了聚酮合酶作为通用的 可编程 有机分子生产平台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张骊駻研究员基于对PKS模块自然进化的分析,揭示了自然界的模块重组机理与边界,激发了借助于自然进化的规律用于聚酮合酶模块改造的新思路。
在这两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聚酮合酶的大数据序列分析,寻找了进化上发生过基因重组的保守基序位点,开发了不同聚酮合酶模块的拼接改造手段。通过多个不同PKS间模块的拼接改造尝试,发现利用保守基序改造的PKS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的保证聚酮链的延伸效率,实现特定构型产物的精准合成。同时,该模块重编技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装配线酶中进行改造,例如杂合PKS NRPS,trans-ATPKS,等多种装配线生物合成酶,能够有效的催化不同延伸单元、起始单元以及立体构型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模块重编技术应用于不同类型装配线酶之间的 即插即用 的模块工程改造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展了在PKS装配线中引入非天然催化模块的手段,以非常规的卸载结构域-硫酯还原酶为例,实现了聚酮装配线至多醇生产线的跨界改造。研究发现,利用载体蛋白-硫酯还原酶的双模块替换能够,能够有效保证改造蛋白的催化效率和稳健性,实现了1,3-丁二醇、2-甲基-1,3-丁二醇等的生物制造,在大肠杆菌的发酵生产中达到产量近200 mg/L。
同时,机制研究表明不同酶模块间有较为严谨的蛋白互作,而本次开发的改造策略能够保持这些重要的蛋白模块间互助,实现不同酶的拼接改造。这也是首次实现了此类非天然二醇的立体选择性从头生物合成,为未来PKS工程研究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指导。
利用聚酮合酶装配线改造生产手性多醇示意图
总的来说,这两项工作发展了聚酮合酶模块的理性编辑手段,展示了不同来源酶模块之间的 插即用 改造,并拓展了聚酮装配线的催化反应实现了非天然手性醇类从头生物合成。研究为打造类似乐高模块样的 可编程 装配线酶平台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多样有机小分子的生物制造提供了新思路。
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黄自磊、姚顺宇分别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特聘研究员张骊駻为两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谢生令、刘润洲、相长君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论文理解: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5-01883-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5-01878-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的“瑞士军刀”!16种序列特异性编辑器诞生,实现对DNA的“按需编程” (2025-07-10)
- STTT:膳食脂肪酸调教T细胞!港大团队发现,棕榈酸会削弱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油酸可逆转 (2025-07-10)
- 《神经病学》:重大人生打击,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发展和大脑结构的变化有关! (2025-07-10)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