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破解癌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之谜!宾大团队与我国学者合作研究发现,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会成为抑制CD8+T细胞功能的“内鬼” |
![]() |
CD:破解癌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之谜!宾大团队与我国学者合作研究发现,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会成为抑制CD8+T细胞功能的“内鬼”
来源:网络 2025-04-27 10:31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中的调节性T细胞会通过竞争性消耗白介素-2(IL-2),抑制同在淋巴结中的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效应功能,从而使转移到淋巴结的癌细胞更容易存活和增殖,最终定植形成转移灶。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与我国研究者合作在Cancer Discovery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癌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还真不是在捣鬼,真正的原因其实在淋巴结内部的调节性T细胞身上,它们会抑制住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抗癌能力!
该研究发现,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中的调节性T细胞会通过竞争性消耗白介素-2(IL-2),抑制同在淋巴结中的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效应功能,从而使转移到淋巴结的癌细胞更容易存活和增殖,最终定植形成转移灶;虽然这也是调节性T细胞维持稳态的固有机制,但在癌症时显然就不好了,对此可通过外源性补充IL-2进行干预。

论文首页截图
本次研究的起点是分析比对患者原发肿瘤、外周血和TDLNs中的CD8+T细胞状态,来看看血液和淋巴结转移这两条癌症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中,本该尽力阻击的CD8+T细胞为什么哑火了,一分析就暴露了问题所在:TDLNs中的CD8+T细胞几乎不表达颗粒酶B(GzmB)、素(Perforin)等效应功能关键分子,但细胞干性(Stemness)相对较强。

TDLNs内的CD8+T细胞效应功能分子表达显著偏低
换句话说,这些CD8+T细胞可能正 蓄势待发 ,等待着抗原刺激来活化发挥作用,但在淋巴结内时效应功能确实被抑制了,拿来袭的癌细胞没啥办法。对此学界此前有两种推测,更受认同的是癌细胞可能通过某些预处理,即分泌细胞因子、胞外囊泡等成分到淋巴结,为后续转移提前进行免疫抑制[2],另一种推测则认为与淋巴结内源性机制有关,谁是对的呢?
接下来的实验显示,直接被注射进小鼠淋巴结的癌细胞,存活和定植扩增的效果明显好于注射进尾静脉的癌细胞,哪怕小鼠已经具有抗记忆也一样,被充分激活的全身CD8+T细胞只能有效阻拦血性转移,却仍然拦不住淋巴结转移,说明淋巴结内部就是存在一些问题,让它成了癌细胞转移的理想目标,那么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呢?
为搞清这一点,研究者们分别清除了小鼠体内不同的免疫细胞亚群,发现仅有清除调节性T细胞可恢复TDLNs中CD8+T细胞的效应功能,而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功能的抑制方式,则是高表达IL-2受体来消耗微环境中的IL-2,从而使CD8+T细胞无法响应IL-2信号,表达效应功能必要的各种分子,也就无法杀伤癌细胞;而且研究者们还发现,TDLNs中的调节性T细胞相对更靠近CD8+T细胞(对比原发肿瘤),就更容易对IL-2先下手为强。

调节性T细胞通过竞争性消耗IL-2,抑制CD8+T细胞的效应功能
而外源性补充IL-2或是清除调节性T细胞,就可以帮CD8+T细胞一把,让它们有效清除TDLNs内的入侵癌细胞,防止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研究者们也指出,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功能的抑制也见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中,说明能利用淋巴结免疫耐受机制的不只有癌细胞,向CD8+T细胞递送IL-2可能是潜在干预策略,近年来这方面的探索倒也有不少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开发口服基因编辑纳米颗粒,增强结直肠癌的化疗 (2025-04-27)
- 9篇Cell、Nature、Science!系统介绍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 (2025-04-27)
- 《细胞》:揭秘全新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UCSD团队发现PHGDH或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2025-04-27)
- Cancer Cell:朱波团队揭示骨转移肿瘤对免疫检查点疗法耐药的新机制 (2025-04-27)
- 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绘制转移性胰腺癌转录组可塑性空间图谱 (2025-04-27)
- 研究揭示橡树物种局地适应性形成的遗传基础 (2025-04-27)
- 4月Nature杂志重磅级亮点研究解读! (2025-04-27)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7)
- CD:破解癌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之谜!宾大团队与我国学者合作研究发现,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会成为抑制CD8+T细胞功能的“内鬼” (2025-04-27)
- STTT:揭秘肺癌“钻石突变”ALK的另一面!海内外华人学者合作揭示,RNase1可与野生型ALK结合并激活促癌信号通路 (2025-04-2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