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开发口服基因编辑纳米颗粒,增强结直肠癌的化疗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27 14:02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口服的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纳米颗粒递送系统,通过敲除 TRAP1 基因,导致癌细胞线粒体崩溃,增强化疗诱导的细胞坏死,从而增强结直肠癌的化学-免疫疗法。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n orally administered gene editing nanoparticle boosts chemo-immuno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口服的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纳米颗粒递送系统,通过敲除TRAP1基因,导致线粒体崩溃,增强化疗诱导的细胞,从而增强的化学-疗法。这种口服 CRISPR-Cas9 纳米颗粒递送系统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观察到化疗可诱导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从而导致肿瘤部位的免疫浸润增加。其已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联合使用,以提高结直肠癌(CRC)的免疫应答率。然而,对于这种化疗-免疫疗法,个体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许多患者因化疗耐药而治疗失败,导致预后不良,尤其是对于微卫星稳定的结直肠癌患者而言。
线粒体应激是化疗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处于应激状态的线粒体触发下游分子警报,从而阻止化疗药物损害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此外,耐药肿瘤会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的发展,这进一步削弱了化疗-免疫疗法的效果。
有几种线粒体蛋白参与调节上述过程。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与 CypD 形成复合物,阻止其转移以打开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从而抵抗氧化应激信号。值得注意的是,CypD 易位介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与多种炎症状况密切相关。抑制 TRAP1 可能会引发由 CypD 介导的细胞坏死以及随后的免疫细胞浸润。然而,TRAP1 的存在可阻止结直肠癌中这种炎症信号的出现。此外,化疗引起的氧化应激会提高 TRAP1 的表达水平,这进一步促进了化疗耐药性。
抑制 TRAP1 已成为提高化疗响应的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法。然而,目前的 TRAP1 抑制剂面临着诸如线粒体积累效果不佳、结合特异性有限以及药物清除过快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基于 CRISPR-Cas9 的递送系统已被提出,其具有短期药物递送但能持续发挥治疗效果的优势。有证据表明,口服药物制剂与更高的患者依从性相关。因此,开发一种口服的 CRISPR-Cas9 递送系统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TRAP1基因的破坏,会导致肿瘤细胞中CypD 的易位,从而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持续开放,进而增强化疗诱导的细胞坏死,促进免疫反应。
由于胃肠道消化环境和肠黏膜屏障的降解作用,关于口服递送 CRISPR-Cas9 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报道很少,这对递送系统的防黏附和递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用于递送 CRISPR-Cas9,首先将透明质酸(HA)与氧化三甲胺(TMAO)以最佳比例结合,合成 HA-TMAO,随后将其做为聚 -氨基酯(PBAE)-CRISPR 质粒纳米复合物(PBD)表面的涂层,从而获得最终的 HA-TMAO 修饰的基于 PBAE 的 DNA 载体 HTPBD。其中,TMAO 是来自深海鱼类的天然成分,提供了抗黏液黏附能力,能够轻松穿透肠道黏液屏障。口服后,该系统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 OCTN2 介导的转胞吞作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积累。
在化疗耐药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该口服 CRISPR 系统联合化疗药物 5-FU 和抗 PD-1 单抗,肿瘤抑制率高达 90%,并将小鼠生存期延长了 2.5 倍。在自发成瘤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将肠道肿瘤减少了 60%,显著提高了免疫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浸润。
总的来说,这种口服 CRISPR-Cas9 纳米颗粒递送系统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疱疹疫苗防痴呆新证据!斯坦福大学分析10万余人7.4年随访数据发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与痴呆风险降低32.7%有关 (2025-04-27)
- Science:新突破!阻断癌症中的EPO信号传导可有效根除小鼠体内的肝脏肿瘤 (2025-04-27)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开发口服基因编辑纳米颗粒,增强结直肠癌的化疗 (2025-04-27)
- 9篇Cell、Nature、Science!系统介绍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 (2025-04-27)
- 《细胞》:揭秘全新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UCSD团队发现PHGDH或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2025-04-27)
- Cancer Cell:朱波团队揭示骨转移肿瘤对免疫检查点疗法耐药的新机制 (2025-04-27)
- 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绘制转移性胰腺癌转录组可塑性空间图谱 (2025-04-27)
- 研究揭示橡树物种局地适应性形成的遗传基础 (2025-04-27)
- 4月Nature杂志重磅级亮点研究解读! (2025-04-27)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