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总是间歇性想躺平?这不是你的错!PNAS研究实锤:日常动机波动对基于努力的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并且“特质冷漠”高的人更易放弃

总是间歇性想躺平?这不是你的错!PNAS研究实锤:日常动机波动对基于努力的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并且“特质冷漠”高的人更易放弃

总是间歇性想躺平?这不是你的错!PNAS研究实锤:日常动机波动对基于努力的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并且“特质冷漠”高的人更易放弃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17 09:00

这项研究表明:状态动机(日常波动的动机)与特质动机(长期稳定的动机)对决策行为既存在独立影响,又产生叠加效应。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我们仿佛打满了鸡血,雄赳赳气昂昂地制定各种计划,健身、学习、工作、社交......积极到自己都觉得自己真的是太自律了,一天能干这么多事情!可没过几天,甚至是第二天,就瞬间陷入了 葛优躺 模式,只想躺平刷剧、打游戏、吃吃喝喝,对之前立下的Flag充耳不闻。

你知道吗?其实这种 时而踌躇满志,时而混吃等死 的状态,可能真不是咱的错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动机会日常波动,且这种 起伏 不仅影响你的心情,其实也能改变你的决策方式!

今天,咱就借着这篇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给大家好好唠唠这背后的门道。

1.png

研究意义与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可不像在实验室里那样简单。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动机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一直在动态变化。

以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大多假设大脑的计算机制是稳定的,但这篇研究就是要打破这个常规认知。研究者们想要弄明白,日常动机的起伏是否对基于努力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通过计算过程实现的。搞清楚这些,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还对一些有动机障碍的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实验对象与流程

实验共招募了 155 名年龄在 18 到 45 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男女各占一半。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基线阶段和追踪阶段。

在基线阶段,参与者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完成了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填写,包括年龄、性别等,还完成了几份与动机相关的特质问卷,像 冷漠动机指数 冷漠评估量表 等一大堆专业测评,这主要是为了给每个人建立一个动机的 底色档案 。

紧接着就是有趣的追踪阶段了,这个阶段持续两周。在这 14 天里,参与者每天会收到两次手机软件的 友情提醒 ,这可不是什么广告推送,而是要他们报告自己此时此刻的状态,包括动机、幸福感、疲劳感等。每隔一天,他们还会玩一个专门为手机设计的决策游戏,这个游戏和我们平时玩的一些小游戏有点类似,是整场实验的重头戏。

游戏规则很简单:参与者要在两条路线之间选择一条。每条路线都有对应的奖励(以虚拟金币的形式出现)和需要付出的努力(用不同颜色的按钮和点击速度来表示)。比如说,选择少点击按钮就能轻松飞过去的路线,奖励的金币可能就少些;而要是选择狂点按钮,付出更多努力去飞过更好路线的,金币奖励就多些。参与者没时间限制去琢磨选哪条路线,一旦选好,就开始猛戳屏幕上的按钮,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填满能量条,成功拿到奖励。

整个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在手机上的操作数据都会被悄悄记录下来,这样研究人员就能捕捉到他们在不同状态下的一举一动。

2.png

图1:为期15天的微观纵向研究流程

为什么会突然想摆烂?

研究结果发现:动机波动在普通人中广泛存在,即使是健康人群,动机自然波动也高达40%。

所以,别再质问自己 为什么又偷懒 、 为什么想躺平 ,这种状态不过是大脑正常的节律性变化。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大脑的这种节律存在明显规律:每天早上人们通常动力较高,而且从周四到周日的动机水平普遍高于周一和周二。这种现象和生活中的 周一综合症 以及 周末效应 说法不谋而合。

3-1.png3-2.png图2:日常状态的自然波动情况。其中(A)在15天期间,报告更高动机的人,幸福感更强,睡眠质量更好,疲劳感更低。(B)特质性冷漠(x轴)与15天平均状态动机(y轴)呈强负相关。(C)特质性冷漠与状态动机的波动程度(标准差)无关。(D)显示了个人平均状态动机(灰色)和群体平均值 标准误(黑色)在一周各天的变化。(E)一周前半段(周一至周三)和后半段(周四至周日)的平均状态动机有显著差异,后半段动机更高。(F)状态动机的自相关性(y轴)显示了不同时间点状态波动之间的平均相关性,最多提前4个时间点。(G)一天中较早时间(09:00至13:00)与较晚时间(14:00至18:00)的状态动机自相关性通常较强且呈正相关(灰色线为个人)。特质性冷漠对这种自相关性有负向调节作用,冷漠程度高的人(深蓝色)一天内状态的持续性较弱,早上状态对下午的影响较小。

此外,研究指出,睡眠是提升动机的隐形燃料。当睡眠质量提高一个单位时,次日的动机可上升24%。与其强迫自己振作,不如放松大脑,通过改善睡眠为未来的行动注入动力。同时,动机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当人们感觉更有动力时,幸福感会显著提升。

尽管动机波动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个体的动机基线水平存在差异。天生具有佛系特质或高冷漠特质的人群,其平均动机水平较低,然而他们的动机波动幅度与常人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这类人群并非情绪更稳定,而是处于一种持续的 低电量 模式。如果你属于高冷漠特质的人群,需要警惕低动机可能引发的 摆烂连锁反应 。可以通过建立微习惯,例如采用 5分钟启动法 ,来打破这种负循环。

那么,动机的波动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呢?研究结果揭示了以下几点:

1. 状态动机是行动力的开关:当动机高涨时,人们的行动力会显著增强。这种影响独立于个体的性格特质。即使一个人通常较为懒散,但在状态良好的时候,他依然可能表现出强烈的行动倾向。

2. 冷漠特质是双刃剑:对于高冷漠特质的人群而言,他们的决策更依赖于当下的状态。在低动机时,他们 摆烂 的概率是常人的两倍;然而,一旦状态达到满格,他们反而比其他人更愿意付出努力。

3. 奖励敏感度是关键:计算结果显示,动机波动会改变大脑对奖励与努力的性价比计算。在状态高涨时,大脑会放大奖励的价值,而对努力的感知痛苦值变化不大。

4.png

图3:各试次中选择更高难度选项概率的固定效应

为了捕捉真实的决策过程,研究者设计了一款巧妙的手机游戏。通过基线测试确定每个人的最大努力值(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狂点按钮的最高次数),后续任务中的困难模式会根据此值进行个性化定制。参与者在选择不同路线(奖励与努力的权衡)后,需要快速点击能量条以完成任务。高成功率确保了决策是基于真实意图而非偶然因素。通过在两周内进行重复测试,研究者能够获得稳定的结果,证明日常决策模式可以被捕捉。

小结

综上,这项研究表明:状态动机(日常波动的动机)与特质动机(长期稳定的动机)对决策行为既存在独立影响,又产生叠加效应。对于特质冷漠,即那些总想躺平的低能量个体,其行为和选择更容易受到日常波动的状态影响;而对于具有长期稳定特质动机的人来说,其更享受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独坚定徐行中 的状态。这些发现揭示了日常状态波动与认知过程的紧密关联,对理解人类基本行为模式及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人的日常行为和心态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各位读者朋友们如果能根据这个研究的发现,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去捕捉自己动机的高峰期和低谷期,那就能在合适的时候给自己加加油、打打气,或者在干劲足的时候多做点正事,把动力用在刀刃上。毕竟,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嘛!

参考文献:

Hewitt SRC, Norbury A, Huys QJM, Hauser TU. Day-to-day fluctuations in motivation drive 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5;122(12):e2417964122. doi:10.1073/pnas.24179641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