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新模式 |
![]() |
来源:遗传所 2025-06-16 16:32
研究团队通过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高产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经创制出携带MlIW170/Pm26和YrTD121的高产抗病新种质。第二项植物已进化出多样化的受体以抵御病原体侵害,其中NLR蛋白构成了最大且最为普遍的一类植物免疫受体。科研人员在小麦上已克隆出多个具有CC-NBS-LRR结构域的NLR类抗病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一的NLR抗病蛋白即可提供抗病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领衔的植物免疫团队和合作者,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以 背靠背 形式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发现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70/Pm26和抗条锈病基因YrTD121均是由两个NLR决定的小麦抗病性遗传调控新模式。
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和PacBio HiFi长读长测序发现,TdCNL1编码了具有钾依赖性钠钙交换器整合结构域(新型ID)的非典型CNL蛋白,而TdCNL5编码一个典型的CNL蛋白。突变体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实验表明,TdCNL1或TdCNL5基因功能丧失或基因沉默均导致抗性丧失。遗传转化实验表明,单独转入TdCNL1或同时转入TdCNL1/TdCNL5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抗性,而仅含有TdCNL5的转基因植株则表现感病,揭示了TdCNL1和TdCNL5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中呈现功能互补性。
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和PacBio HiFi长读长测序发现,TdNLR1编码一个典型的NLR蛋白,而TdNLR2编码一个缺失CC结构域非典型的NLR蛋白。突变体、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敲除实验表明,以 头对头 方式排列的基因TdNLR1和TdNLR2都是YrTD121介导的条锈病抗性所必需的。
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多样化的抗病基因。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70/Pm26和抗条锈病基因YrTD121仅存在于少数野生二粒小麦种群中,没有参与小麦的驯化和普通小麦的进化过程。研究团队通过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高产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经创制出携带MlIW170/Pm26和YrTD121的高产抗病新种质,研究结果为培育广谱多抗小麦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 相关报道
-
- Science:一种经过改造的肠道细菌有望对抗肾结石 (2025-07-26)
- Science:人类首次实现 用“专属食物”精准遥控肠道内的活体药物 (2025-07-26)
- Science子刊:一种新发现的lncRNA可能解释了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的原因 (2025-07-26)
- 中国药企如何“智闯”沙特? (2025-07-26)
-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推出MYMT 2026,打造马来西亚首个医疗旅游年 (2025-07-25)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MRI导航精准放疗——让高剂量直击肿瘤顽固区,疗效提升还不伤正常组织 (2025-07-25)
- 研究发现乳酸穿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参与2型糖尿病进程 (2025-07-25)
- 癫痫手术步入毫米时代,仁济多学科联手“机器人+激光”精准消除脑内病灶 (2025-07-25)
- Science:从源头看懂食物过敏——生命早期的一波Thetis细胞浪潮,决定你一生的饮食自由 (2025-07-25)
- Mol Neurodegener:血管“信使”藏玄机,内皮糖蛋白借囊泡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指新向 (2025-07-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