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7-07 13:42
神经系统与癌症转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癌症转移的各个环节推波助澜。在大众谈癌色变的当下,癌症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 之一。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癌症发病率如同坐了火箭般一路飙升。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22 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 482.47 万,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纷纷上榜 。更令人揪心的是,癌症转移这个 恶魔 ,约 90% 的癌症死亡都与其紧密相关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在基因异常、肿瘤微环境等领域深耕,试图揭开癌症发生发展的神秘面纱。
不过,近年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神经系统与癌症转移的关系,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科研界的热门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相关文献,探寻神经系统在癌症转移这场 黑暗风暴 中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
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多种实验模型,涵盖癌症细胞系、小鼠模型等。在细胞系实验中,将癌细胞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相关因子共培养,观察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比如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等;小鼠模型则通过构建肿瘤转移模型,模拟癌症在体内转移过程,或切断部分神经连接,或给予神经递质拮抗剂等干预手段,追踪肿瘤生长与转移情况。像在研究神经纤维对肿瘤影响时,把小鼠神经放入含人类前列腺癌细胞培养皿,观察神经与癌细胞相互作用;在小鼠前列腺肿瘤模型中,记录肿瘤内神经纤维生长状况,以及切断神经连接后肿瘤变化。
癌症对神经的代谢依赖和神经-癌症界面功能性线粒体的细胞间转移
首先,研究发现,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来发挥作用。MMPs 这东西,就像癌细胞的 拆迁队 ,能降解周围正常组织,给癌细胞转移开道。而神经相关因子和神经递质能调控 MMPs,让它们在肿瘤中过度表达。同时,神经系统还能刺激转移起始细胞,这些细胞就像癌细胞里的 特种兵 ,能劫持正常干细胞通路,增强细胞可塑性和干性,为肿瘤转移 添砖加瓦 。
接着,为了追踪受体细胞命运,研究人员开发了 MitoTRACER 技术,该技术能永久标记接收线粒体的癌细胞及其后代,谱系追踪显示原发肿瘤中获取神经元线粒体的癌细胞在转移部位选择性富集。进一步研究表明,神经去支配会损害肿瘤生物能学,如乳腺癌去神经模型中,肿瘤生长显著降低,转录组分析显示代谢过程下调,三羧酸循环受抑。而在神经 - 癌症共培养模型中,癌细胞线粒体呼吸增强,基础和最大线粒体呼吸及备用呼吸能力均显著提升。
深究机制上,研究者发现,癌症诱导的神经元分化会引发神经元线粒体网络形态改变,从球状结构转变为细长管状结构,线粒体 DNA 拷贝数显著增加。线粒体转移通过隧道纳米管样结构进行,且神经元来源的线粒体转移至癌细胞后可恢复其氧化磷酸化能力,挽救尿苷合成,使癌细胞在无尿苷条件下存活。在体内,人类前列腺癌样本中靠近神经的癌细胞线粒体负荷更高,化学去神经处理后癌细胞线粒体负荷降低,小鼠模型也证实宿主神经元线粒体可转移至癌细胞,且去神经处理显著减少线粒体转移。功能上,接收线粒体的癌细胞干细胞特性增强,球体形成能力提高,氧化磷酸化水平上升,ATP 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对氧化应激和剪切应力的抵抗力提高,体内转移潜能显著增强,在肺和脑转移灶中选择性富集。
综上,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神经系统与癌症转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癌症转移的各个环节推波助澜。不过,不同类型神经对不同肿瘤影响大相径庭。以胰腺肿瘤为例,交感神经参与恶性前馈回路,释放信号让癌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吸引更多神经纤维,促进肿瘤生长;而副交感神经则发出阻碍癌症恶化的化学信息。但在胃癌中,情况却相反,副交感神经信号促使肿瘤生长。这就意味着,未来在制定抗癌策略时,我们必须精准针对不同癌症类型,摸清它们与神经系统的独特 交流方式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Hoover, G., Gilbert, S., Curley, O.et al..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176-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思齐圈2025第十届「MMC医学市场年会」,重磅启幕! (2025-07-07)
- 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2025-07-07)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