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细菌可将对过去环境的记忆代代相传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01 11:32
Faigenbaum-Romm博士指出:"我们一直将细菌视为完全相同的存在,但现实中,即使单个细胞也承载着其过去的故事。Microcolony-seq让我们终于能够阅读这个故事。"细菌并非毫无意识的微生物。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单个细菌细胞能够携带对其过去环境的"记忆",并将其代代相传,直到最终遗忘。
科学家们利用名为Microcolony-seq的新技术,揭示了感染内部隐藏的亚群,每个亚群都拥有不同的生存策略。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何和疫苗有时会失效,并可能为更的治疗指明方向。
这项发表于《细胞》杂志的发现由博士后研究员Raya Faigenbaum-Romm博士在Nathalie Q. Balaban教授指导下,与Ilan Rosenshine教授和Maskit Bar-Meir教授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引入的Microcolony-seq方法,能在菌落生长的最早阶段捕捉微生物记忆。
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已知细菌 尽管基因相同 却常常表现出不同行为。有些生长快,有些慢;有些抵抗抗生素,有些则被杀死。但至今仍不清楚这些差异哪些是短暂偶然,哪些代表真正的可遗传状态。
"我们发现,即使单个细菌也携带其经历环境的持久记忆,"Faigenbaum-Romm博士说。"当它分裂时,其后代将保留这种记忆 有时可达20代甚至更久。"
微菌落作为观察记忆的窗口
Microcolony-seq方法通过分离从单个细菌萌发的微小菌落,分析其RNA、基因组和物理特征来实现。这种方法避免了即使是最前沿的单细胞RNA测序方法也会产生的噪声,并能揭示细胞间差异是源于基因突变还是表观遗传继承的表型。
利用该方法,团队发现了惊人的稳定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显示出稳定的亚群分化 即使在单一感染内部也是如此。一些菌系激活了帮助其附着宿主细胞的毒力程序,而另一些则开启了有利于或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基因。
有趣的是,研究显示这种微生物记忆存在极限。当细菌进入"稳定期"(物质耗尽的阶段),记忆会被抹除,从而有效地重置整个群体。
对医学的启示
这一发现对人类健康具有紧迫意义。在尿路和血液感染中,Microcolony-seq揭示了共存且具有不同抗生素耐药性或毒力特征的细菌亚群。仅对一个菌群进行采样的常规临床检测很容易漏掉这些隐藏的参与者 导致治疗失败。
Balaban教授解释:"感染很少是均匀的细菌群体。它更像是由不同参与者组成的联盟,每个都有其独特优势。要设计真正有效的疗法,我们需要理解并靶向所有参与者。"
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许多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实验性药物和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失败:它们仅靶向了细菌群体的某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部分。
除了直接的医学意义,Microcolony-seq为探索微生物生命开辟了新途径。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来研究细菌如何多样化、进行风险对冲以及实时适应环境。未来的应用可能扩展到真菌病原体、肠道微生物组甚至工业发酵。
正如Faigenbaum-Romm博士指出:"我们一直将细菌视为完全相同的存在,但现实中,即使单个细胞也承载着其过去的故事。Microcolony-seq让我们终于能够阅读这个故事。"(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aya Faigenbaum-Romm et al, ,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8.0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PNAS:金浩杰团队等揭示癌症靶向治疗新策略——靶向VCP,“诱导+清除”衰老细胞双管齐下 (2025-10-01)
- 《自然》:科学家发现,无精氨酸/脯氨酸饮食联合二氟甲基鸟氨酸,可让神经母细胞瘤翻译停滞,提升疗效 (2025-10-01)
- Cell:细菌可将对过去环境的记忆代代相传 (2025-10-01)
- 首都医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子刊论文 (2025-10-01)
- Science:肠道内表面的细胞通过相互拉扯清除较弱的细胞 (2025-09-30)
- 逆转老花眼有新希望!Science子刊:注射这种脂肪酸,老年小鼠视力改善持续 4 周 (2025-09-30)
- Cell:细胞在线粒体局部产生两种蛋白质来支持能量的产生 (2025-09-30)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隐形陷阱”!《Cell》发现:错误的基因图谱正在误导决策 (2025-09-30)
- 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治疗PFIC领域的非手术靶向药物奥德昔巴特在华上市 (2025-09-29)
- Science:母乳IgG参与小鼠新生儿免疫系统指导对肠道抗原的反应 (2025-09-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