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CLDN18.2 ADC再添强将!SKB315惊艳亮相ESMO

CLDN18.2 ADC再添强将!SKB315惊艳亮相ESMO

是全球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的。中国更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42.6%和45.0%[1],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当前,晚期胃癌治疗模式已从化疗演进至和,而HER2靶向治疗仅能覆盖10%-20%的患者,绝大多数HER2阴性患者仍以化疗 免疫为主要治疗手段,整体预后不佳[2],中位生存期普遍仅1年左右,亟需创新疗法的介入。

CLDN18.2:继HER2之后的 第二战场

随着胃癌治疗迈入医学时代,CLDN18.2成为继HER2之后的又一热门靶点。作为一种紧密连接蛋白,CLDN18.2在正常组织中仅低表达于在胃粘膜上已分化的上皮细胞,而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细胞极性的改变会导致其暴露于细胞表面,从而提高抗体治疗的可及性。更关键的是,CLDN18.2不仅在胃癌中高表达,还在(50%-70%)、胆管癌(60%-80%)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体现出该靶点在胃癌及 跨瘤种 治疗的核心价值与潜力[3]。

据NextPharma数据库,全球在研的CLDN18.2相关项目多达86个,国产管线比例超80%。当前,该靶点唯一上市产品为安斯泰来的佐妥昔单抗,主要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HER2阴性胃/胃食管结合部癌(GC/GEJC),而ADC药物凭借 精准递送+强效杀伤 的机制优势,正迅速迭代传统化疗和免疫单药疗法,成为CLDN18.2靶点开发的主流方向。

SKB315首次亮相ESMO,疗效与安全性双优

在今年10月的ESMO大会上,科伦博泰首次公布CLDN18.2 ADC药物SKB315的1期临床数据 该研究针对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包括GC/GEJC)患者,初步结果惊艳。

ESMO官网的摘要显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研究共入组73例患者,其中17例接受剂量为0.3-3.6 mg/kg每三周一次方案,56例接受剂量为3.6-6.0 mg/kg每两周一次方案。在安全性方面, 3级TRAEs发生率为39.7%,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未发现治疗相关性死亡,整体安全性可控。

疗效方面,在32例可评估的CLDN18.2阳性(H评分 80)GC/GEJC患者中(59.4%接受过 2线治疗,71.9%接受过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3个月),SKB315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2.4 mg/kg剂量组的ORR为37.5%,DCR为84.4%,mPFS为8.2个月,mOS为12.4个月,mDoR为7.9个月。

5.4 mg/kg剂量组的ORR提升至41.7%,DCR高达91.7%。

这一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GC/GEJC患者中,SKB315仍能显示出明确的疗效,而其优异的 疗效-安全性 平衡将进一步支持后续研究的开展。

CLDN18.2 ADC竞速开启,SKB315综合实力不俗

当前,国内CLDN18.2 ADC研发已进入 竞速阶段 ,多款药物进入3期临床,形成了多足鼎立的格局。

根据信达生物今年7月最新披露的1期研究结果,IBI343在治疗CLDN18.2阳性( 75%,IHC 2+)晚期GC/GEJC患者的6mg/kg剂量组中,ORR为32.3%,DCR为90.3%,mPFS为5.5个月,OS尚未成熟,目前为10.8个月;在8mg/kg剂量组中,ORR为47.1%, DCR为88.2%,mPFS为6.8个月,mOS未达到[4]。安全性方面, 3级TRAEs发生率为52.6%[5]。

而恒瑞披露的1期研究结果显示,SHR-A1904治疗晚期GC/GEJC患者(部分患者既往已接受过靶向CLDN18.2的治疗)6.0 mg/kg及8.0 mg/kg剂量组ORR分别为24.2%和25.0%;mPFS分别达5.6个月和5.8个月。在CLDN18.2中高表达的患者中,6.0 mg/kg及8.0 mg/kg剂量组ORR分别为26.7%、26.5%,DoR分别为未达到和8.1个月。安全性方面,62.1%的患者发生 3级TRAEs,无治疗相关性死亡[6]。

礼新医药在去年会议上汇报了LM-302的1/2期临床数据,其在36例2L及以上CLDN18.2阳性( 50%肿瘤细胞,IHC 2+)晚期GC/GEJC患者中,ORR为30.6%,DCR为75.0%,mPFS为7.16个月,mOS未达到,安全性可控[7]。

CMG901/AZD0901是乐普生物、康诺亚和阿斯利康共同开发的CLDN18.2 ADC,根据1期临床研究结果,在最终确定的推荐剂量2.2 mg/kg下,其治疗89例CLDN18.2阳性( 20%肿瘤细胞,IHC 2+)晚期GC/GEJC患者的ORR为48%,DCR为71%,mPFS为4.8个月,mOS为11.8个月。CMG901/AZD0901总体耐受性良好,具有可的安全性[8]。

此外,此次ESMO大会上,另一款备受关注的在研CLDN18.2 ADC药物ATG-022也发布了最新数据,其治疗晚期GC/GEJC的1/2期研究结果显示:在剂量扩展阶段的30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IHC染色2+ 20%,接受ATG-022 2.4 mg/kg剂量治疗),观察到1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和15例疾病稳定,ORR为40%,mPFS为5.1个月。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 3级TRAE发生率为46.0%,整体安全性可控。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多款临床进展靠前的CLDN18.2 ADC药物已在胃癌领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成绩,而此次首发数据的SKB315,在ORR、DCR、OS、PFS的关键疗效指标上均处于同类药物上游,整体疗效优异。值得注意的是,SKB315的安全性佳,可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从而能在众多同靶点药物中脱颖而出。

在ADC药物之外,业内对CLDN18.2靶点的探索也延伸至双抗领域,比如信达生物的一款CLDN18.2/CD3双抗IBI389,其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CLDN18.2阳性晚期GC/GEJC患者的1期临床数据显示: 10 g/kg剂量组患者的ORR为30.8%,DCR为73.1%,mPFS为3.5个月。安全性上, 3级TRAE发生率58.3%。

而另一款安斯泰莱开发的CLDN18.2/CD3双抗ASP2138,其治疗晚期GC/GEJC患者的1/1b期数据也在此次ESMO官网上作了更新,结果显示:在36例GC/GEJC患者中(IHC染色 1+,接受ASP2138 420 g剂量治疗),观察到10例疾病稳定和5例部分缓解,未经确认的DCR为41.7%。ASP2138在不同CLDN18.2表达水平的肿瘤中均观察到了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从初步的疗效数据来看,针对CLND.18靶点,ADC药物的整体疗效相对双抗更优,而在安全性上,两类产品没有明显差距。鉴于两类产品对后线胃癌患者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其后续临床数据值得期待。

减毒增效,差异化的分子设计

SKB315之所以能在安全性与疗效上表现突出,离不开其独特的差异化分子设计。

具体来看,SKB315选用新型、中度细胞毒性TOPO1抑制剂以高DAR值与内部开发的人源化靶向CLDN18.2抗体偶联。其采用不可逆的半胱氨酸偶联,能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同时具有pH敏感性的可裂解连接子,能保证药物在特定环境下释放有效载荷,发挥靶向细胞杀伤、旁杀及免疫介导的杀伤作用,并且对正常CLDN18.2表达的胃部组织毒性较小。

临床前研究也充分验证了SKB315的优势。安全性方面,SKB315在小鼠及食蟹猴模型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有广泛的治疗窗口,器官毒性有限且可逆;在疗效方面,头对头的体外研究表明,SKB315在多个癌症细胞系中展现出与Zolbetuximab相当的特异性、CLDN18.2亲和力和更高的增殖抑制作用 这意味着,SKB315在治疗从低至高CLDN18.2表达的各种肿瘤方面均有潜力。

总结

在CLDN18.2靶点的全球竞争中,SKB315的首次亮相为国产ADC再添一员强将 其在晚期GC/GEJC患者中展现的优异疗效与可控安全性,不仅媲美当前进展最快的同类产品,更在疾病控制(PFS、DCR)上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随着CLDN18.2 ADC研发进入深水区, 联合治疗 与 跨癌种拓展 已成为行业趋势:目前,SKB315已启动联合免疫疗法的GC/GEJC一线治疗探索,通过 ADC +免疫 机制协同突破胃癌的治疗瓶颈;同时,依托CLDN18.2在胰腺癌、等癌种的高表达特征,SKB315也可拓展至更多难治性实体瘤领域。

可以预见,作为科伦博泰一体化OptiDCTM平台的又一创新产品,SKB315将成为推动CLDN18.2 ADC 从概念验证走向临床获益 的关键力量,不仅是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与更优的,还有望与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一起,引领国产ADC在全球领域逐步掌握话语权。

[1]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Dikshit R, et al. Cancer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 [J]. Int J Cancer,2015, 136(5): E359-E386

[2]CSCO胃癌2024

[3]Claudin18.2 靶点:抗肿瘤治疗的潜力靶点

[4]信达生物官方新闻稿https://mp.weixin.qq.com/s/cwZehU8HtlaRixxVL89PEg?click_id=220

[5]Liu, J., Yang, J., Sun, Y. et al. CLDN18.2 targeting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IBI343 in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a phase 1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

25-03783-8

[6]恒瑞On Call官方新闻稿https://mp.weixin.qq.com/s/FfiwKNdOm1OvAnS5JldGmA?scene=1 click_id=3

[7]https://www.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ABSTRACT451248

[8]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78813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