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外资药企阿斯利康看好中国低端市场

外资药企阿斯利康看好中国低端市场

  两个月前,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刚刚遭受了一次沉重打击:一种已经研发了10年之久的抗肿瘤药,在研发的最终阶段被证明药效不如竞争企业的同类药物。一夜之间,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十多亿美元打了水漂。

 

     无独有偶,2004年,因为当年应该“出成果”的4种新药被证明不成功,阿斯利康公司差点“挂掉”。“2004、2005年的时候,我们天天担心公司会垮掉,直到2008年才算缓过来。”说到那次起死回生,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尹旭东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数据,目前跨国药企在中国医药[15.32-0.58%]市场所占份额为27.7%,这部分市场被大约25家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占据,而剩下72.3%的市场,则由8000余家本土药企瓜分。

 

     从这个数字上看,与本土企业相比,跨国药企之间的竞争似乎并不那么激烈。但由于大部分业务为创新药,跨国药企的研发风险极高。即便是阿斯利康这样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排名前5的公司,也很难承受一年中4种新药同时研发失败的打击。跨国医药巨头竞争的战火“硝烟”不在市场上、而在实验室里燃烧。

 

     阿斯利康一向以创新品牌药见长,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21种药物中,只有4种是价格较为便宜的基础药物,其余都是走高端路线的创新药。

 

  根据医药行业专业调研机构IMSHealth的数据,目前阿斯利康的药品销售额在中国医药市场排名第二--在2009年辉瑞收购惠氏前,阿斯利康一直排在首位。

 

     但这样的排名并不能令尹旭东完全满意,因为“在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1000万是阿斯利康的消费者,我们其实只占了金字塔尖的一点点市场。”

 

     阿斯利康大幅度扩展消费群的主要障碍是创新药的高昂价格。于是,随着中国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阿斯利康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B计划”:基础药物将成为这家跨国制药巨头下一个10年的发展重点之一。

 

     对于外资药企是利空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资药企是一种利空。一直以来,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主要客户是一、二级城市的三甲医院,在高端药市场具有绝对优势。但是3年前开始酝酿的新医改政策与这一市场似乎“背道而驰”。

 

     在2009年8月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含的307种基本药物中,外资原研药的数目屈指可数,新医改的主要方向是保证基本医疗覆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不少跨国药企采取了降价策略。像默沙东就将其明星药物舒降之降价50%,成为了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首个外资原研药。有外资药企管理人员表示,如果能进入“目录”,“即使降价20%-30%也是值得的”。对此,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资药企是一种利空。

 

  好在,阿斯利康对此早有准备。3年前,阿斯利康中国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CIA”(commercialinnovationandalliance,商业创新和协作)小组,每年耗费一两千万人民币经费,对市场前景做各种尝试和分析。他们探索的问题包括:农村卫生站和社区医院需要什么样的药?什么价钱的药在那里好卖?各地政府的集中采购会怎么操作?

 

     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阿斯利康发现4种基础药物在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卖得相当不错,其中最便宜的一种是治疗心动过速、高血压的倍他乐克,价格为5角钱一粒。即使与本土药企生产的同类药物相比,这个价格也很有竞争力。

 

  事实上,阿斯利康在中国销售的21种药物中,已有20种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要在普药“大”舞台上继续发挥,阿斯利康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扩大生产能力。

 

     之前,阿斯利康没有并购过中国本土药企。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生产能力,本土药企对于阿斯利康都缺乏吸引力。不过,在大力发展基本药物的B计划驱动下,这样的局面或许很快会被打破。“未来一两年内,我们是有可能收购本土企业的。”尹旭东说道。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