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阿胶市场乱象频现,东阿阿胶控制原料来源

阿胶市场乱象频现,东阿阿胶控制原料来源

  日前,劣质阿胶充斥市场被媒体曝光引发行业信誉危机,阿胶市场日趋垄断的乱象开始浮出水面,而有关驴皮的被掩盖的15倍黑金利益,也被暴露出来。

 

  6月9日上午,山东东阿阿胶(38.00,-0.62,-1.61%)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423)(以下简称“东阿阿胶”)副总经理李世忠说,“按照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毛驴的出栏量也就是150万头,而全国每年驴皮的需求量在200万张,我们每年用量在130万张,制革再用去一部分,你说能有多少真正的阿胶。”

 

  随着养生保健食疗美容市场的兴起,药用和食用的阿胶需求迅速增长。

 

  “近年来阿胶市场以30%的速度增长。”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慎忠6月8日接受采访时说。在赵慎忠看来,正是这个巨大的市场加上巨额的利润诱惑,导致近年来阿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阿胶市场的增长也使得地方政府热情高涨。早在2005年,东阿阿胶所在地东阿县就提出大力推进“阿胶城”建设,鼓励众多民营企业做大阿胶产业。

 

  “阿胶食品企业到底有多少家没法计算,仅东阿县就有百余家。”赵慎忠说。而这次央视曝光的部分以牛皮、马皮冒充驴皮的阿胶生产企业中,有不少就是东阿县内的小公司小作坊。

 

  央视曝光后,东阿县政府显然高度重视,但面对采访时态度暧昧。6月9日下午,赶到东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访,一位在办公室留守的女士说,领导全部到下面检查去了,具体情况不清楚。当请她给领导打电话联系,她表示领导到乡村检查去了,手机信号不通。

 

  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组成了专门的调研组,对全省的食品阿胶质量安全问题做了详细的调研。“多头管理,也就导致了没人负责。”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说。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在东阿县采访时,东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那位女士就无奈地说:“我们只是综合协调部门,生产环节归质监部门管理,流通环节归工商部门负责,食品管理又归卫生部门负责。”

 

  原料短缺导致“指马为驴”

 

  与阿胶生产企业激增相对应的,却是我国毛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国家农业统计资料显示,1991年-2008年,全国毛驴存栏量由1100多万头减少到了700多万头。预计到2030年,我国毛驴数量将不足200万头。按照20%-25%的自然出栏率,2008年驴皮的数量仅为140多万张,但东阿阿胶每年消费驴皮数量就达130万-150万张。不难看出,东阿阿胶的驴皮资源同样紧缺。

 

  “原料短缺是目前阿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李世忠算了一笔账,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国内目前毛驴的存栏量是673万头,一年出栏也就是150万头,但按现在掌握的情况,全年阿胶生产企业需要驴皮200万张以上。

 

  “我们目前控制着全国90% 的原料皮。”李世忠说这番话时显然意味深长。在李世忠看来,另一个导致个别阿胶生产厂家混用牛皮和劣质下脚料做原料生产阿胶的原因,是目前驴皮的价格在升高。


  据介绍,目前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是每吨2300元左右,如此相差15倍的原料成本空间所带来的“黑金”诱惑,导致不少阿胶企业在原料采购时纷纷“下驴上马(牛)”。

 

  阿胶行业或走向“垄断”

 

  长江证券(12.03,-0.02,-0.17%)(000783)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中药保健化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控制90%左右的驴皮,但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只有75%。如果有监管部门查处违规企业,对提高阿胶行业集中度更是有利。

 

  东阿阿胶显然在“原料门”前捡了个“大便宜”。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东阿阿胶已经三次调价。1月16日和1月28日,东阿阿胶分别提价10%,5月24日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出厂价再次上调5%至542元/公斤,这样一来,从年初算起阿胶块的出厂价由393元/公斤提高至542元/公斤,5个月涨幅达38%。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