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内忧外患,今年我国维生素出口形势仍严峻

内忧外患,今年我国维生素出口形势仍严峻

  来自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14.63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5.93%;出口金额超过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4%;出口平均价格14.15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66%。

 

     09年,维生素类商品的出口都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VC和VE两大支柱产品的表现仍然值得称道。而2010年维生素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年度出口价格走势平稳

 

     2009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走势较为平稳,基本围绕14美元/公斤的价位波动。从单月出口价格看,1-4月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下降的大环境下,维生素类产品单月出口价格同比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等的影响,这些内在因素使得2009年维生素类产品价格没有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全年保持平稳。

 

  2009年5-8月出口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正好是奥运前期,当时维生素类产品价格呈非理性上涨。2009年9-12月,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对主要市场出口不同程度萎缩

 

     最近几年,全球维生素市场需求处于稳定上升阶段,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自2005年以来,每年保持着5%以上的增速。

 

     2009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到1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5%的产品出口到欧盟,27%出口到美国,8%出口到日本。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9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首次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其中对主营市场的出口数量下降了10%,出口数量降幅较大的市场是美国、荷兰、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2009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增幅较大的市场是韩国、印度、法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VC、VE出口值得称道

 

     09年,在出口维生素类产品中,VC和VE两大支柱产品表现仍然值得称道,二者共占维生素类产品出口额的65%;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占比16%;B族维生素占比14%;VA占比不到3%。

 

     目前,全球VC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我国,国外仅剩DSM苏格兰厂一家。我国VC产品技术先进,规模大、质量好,国际市场对我国VC依存度较高。

 

  VC主要应用在制药、保健品、软饮料以及饲料添加等领域,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2009年VC出口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欧美等主营市场低迷,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出口价格相对坚挺,最终使全年出口总额保持了近几年来的连续增长。

 

     同VC一样,VE产业集中度也较高、市场供需基本平衡。VE生产难度较大,合成反应步骤较多,涉及多个关键中间体的生产,资金投入大,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全球VE主要生产厂商有4家,国外主要是DSM及BASF,国内主要是浙江医药股份和浙江新合成。2009年一季度,VE出口数量仅为0.44万吨,同比锐减50%,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价格上涨过快,客户手中存量较多,来不及消化;二是年初正值VE出口淡季;三是市场需求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到了2009年4、5月份之后,随着去库存化进入尾声,养殖业逐步复苏,VE出口数量有了显著提高。同时,VE出口价格也开始结束单月环比下降的趋势,在6月份实现单月环比突破性上涨13%,并基本维持到年底。

 

     2010年维生素出口存在“内忧外患”

 

     就目前来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扼制,经济衰退造成的全球需求放缓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将使2010年我国出口行业继续笼罩在阴霾之下。

 

  在外围环境困扰的同时,国内新增产能以及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内忧外患”之下,2010年维生素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