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孩子要去看心理门诊 |
从心理门诊中学生比例不断攀升的现象看,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有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这的确是件好事。可分析来看门诊孩子的不同情况后发现,有些是“找对了门”,有些是“找错了门”;有些是“来少了”,有些是“来多了”;还有一些最可惜,那就是"来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条条地分析:
“找对了门”自不必说,来咨询的孩子的确存在这种或那种心理问题,由于“找对了门”,得到正确及时地咨询与治疗,他们深获其益。目前我国一项调查表明,仅初中生而言,有20.5%的人有需要咨询、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5%情况还比较严重(包括各类型的精神疾病)。这些孩子如果“找错了门”,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性格问题、躯体疾病而耽搁下去,往往会导致学业失败,社会适应困难乃至患上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比如人格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药物或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等。所以有心理问题到心理门诊来是非常必要的。
“找错了门”的情况不多,主要是把某些以心理问题、精神障碍为外在表现的器质性疾患当成心理障碍来做心理咨询,比如病毒性脑炎,风湿性小舞蹈症等。但是不必担心,如果您找的是精神病学专家做心理咨询,他们就不会误诊,因为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医学训练,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即使不是学医出身,也会有这方面的常识,他们会为您“指对了门”。
那些“来少了”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心理咨询尚不了解,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一次20~30分钟咨询就能解决的,因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障碍存在的时间往往已经不短,所以要找专业医师系统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治疗,不会一蹴而就。可能还有些家长觉得钱花在买药、做手术上合算,为“聊天”花钱,太不值,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虽然开始意识到有些情况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还不理解心理治疗的目的、方式,不了解心理咨询的含金量。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在追求躯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这种认识误区肯定会越来越少。
和“来少了”相对还有“来多了”的:本来孩子很正常,最多有点同龄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点,却被家长、教师夸大了,认为是心理问题。比如本来拔尖的学习,一次没考好或成绩刚一下滑,家长老师不由分说,马上施加压力,要从“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着孩子见心理医生,很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时,明智的医生应该用勿庸置疑的口气告诉家长(或教师),您孩子(或学生)很正常,有心理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您。是您 “望子成龙”的过高期待心理承受不了孩子成绩下降的打击而焦虑不安。您把自己不正常的心态投射给了孩子。真正需要咨询的应该是您……。
“来迟了”说的是由于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匮乏,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自己心理抵触“精神病”这个词,而迟迟舍不得给孩子看心理医生,直到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给孩子本人、社会、家庭带来重大不幸后才来见医生。这时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疗,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也会大打折扣。非常令人痛惜!
因此,我希望社会能更多地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过心理门诊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看心理医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在发达国家,每个有稳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就像去看感冒一样,非常自然。我国大城市许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这笔非常经济的咨询费(我国心理门诊收费一般只有国外的1/20~1/100)。与其花上数百上千元钱给孩子买他并不需要的滋补品,不如花几十元给心理打预防针,为苦恼开个心理处方,让孩子心理像身体一样能够健康地发育、成长。
医药网新闻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条条地分析:
“找对了门”自不必说,来咨询的孩子的确存在这种或那种心理问题,由于“找对了门”,得到正确及时地咨询与治疗,他们深获其益。目前我国一项调查表明,仅初中生而言,有20.5%的人有需要咨询、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5%情况还比较严重(包括各类型的精神疾病)。这些孩子如果“找错了门”,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性格问题、躯体疾病而耽搁下去,往往会导致学业失败,社会适应困难乃至患上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比如人格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药物或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等。所以有心理问题到心理门诊来是非常必要的。
“找错了门”的情况不多,主要是把某些以心理问题、精神障碍为外在表现的器质性疾患当成心理障碍来做心理咨询,比如病毒性脑炎,风湿性小舞蹈症等。但是不必担心,如果您找的是精神病学专家做心理咨询,他们就不会误诊,因为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医学训练,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即使不是学医出身,也会有这方面的常识,他们会为您“指对了门”。
那些“来少了”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心理咨询尚不了解,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一次20~30分钟咨询就能解决的,因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障碍存在的时间往往已经不短,所以要找专业医师系统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治疗,不会一蹴而就。可能还有些家长觉得钱花在买药、做手术上合算,为“聊天”花钱,太不值,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虽然开始意识到有些情况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还不理解心理治疗的目的、方式,不了解心理咨询的含金量。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在追求躯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这种认识误区肯定会越来越少。
和“来少了”相对还有“来多了”的:本来孩子很正常,最多有点同龄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点,却被家长、教师夸大了,认为是心理问题。比如本来拔尖的学习,一次没考好或成绩刚一下滑,家长老师不由分说,马上施加压力,要从“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着孩子见心理医生,很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时,明智的医生应该用勿庸置疑的口气告诉家长(或教师),您孩子(或学生)很正常,有心理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您。是您 “望子成龙”的过高期待心理承受不了孩子成绩下降的打击而焦虑不安。您把自己不正常的心态投射给了孩子。真正需要咨询的应该是您……。
“来迟了”说的是由于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匮乏,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自己心理抵触“精神病”这个词,而迟迟舍不得给孩子看心理医生,直到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给孩子本人、社会、家庭带来重大不幸后才来见医生。这时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疗,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也会大打折扣。非常令人痛惜!
因此,我希望社会能更多地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过心理门诊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看心理医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在发达国家,每个有稳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就像去看感冒一样,非常自然。我国大城市许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这笔非常经济的咨询费(我国心理门诊收费一般只有国外的1/20~1/100)。与其花上数百上千元钱给孩子买他并不需要的滋补品,不如花几十元给心理打预防针,为苦恼开个心理处方,让孩子心理像身体一样能够健康地发育、成长。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 (2023-07-14)
- 非钱不行是什么生肖,揭晓解析 (2023-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