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污染未解决 门里面是谁在“指挥” |
![]() |
借着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东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一夜之间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次让哈药总厂“出名”的并不是其出产的各种医药产品,而是该厂对哈尔滨市周边环境的破坏。据央视的调查报道,哈药总厂在向周围排放污水废气时的表现,与其在卫视进行广告轰炸一样霸气十足:排放的臭气熏得附近居民夏天不敢开窗,严重超标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河,固体废渣简单焚烧后不再管理,而且,这种水陆空立体排污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据当地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环保部门就已经接到群众的投诉,每年人大和政协的提案也都重点关注,但是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看来,这已经不是这家国内知名制药巨头第一次遭遇环保指责,只不过,这次事件的曝光由于有了央视的强势介入,使得这个问题的受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而从后续报道来看,针对曝光的种种问题哈药总厂都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当地环保部门也提出了将药厂异地搬迁的解决方案。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所谓的污染门事件正向着大事化小再化了的方向顺利发展。但是,此次哈药污染门的被曝光,其背后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首先,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制药企业,哈药总厂年销售额已近50亿元,为什么一年肯掏出5亿元巨资来请明星做广告,却不愿意投入几千万元来根除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环保问题?这里面显然不是钱的问题。
而且环保技术也在与时俱进,治理多年的污染问题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和责任心,“非不能也,而不为也”。还有,哈药总厂作为污染企业不肯自行治理,管理部门为什么也不出手呢?难道当地环保部门闻不到恶臭,看不见污水外流吗?而且当地政府也不会不知道此事吧,可是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会在持续几年的时间里一直不管不问呢?
其次,全国像哈药总厂一样,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制药企业应该绝对不止一家,哈药总厂迟迟不进行治理,恐怕还因为全国的医药企业技术水平都相差不多,这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产品“出名”。若治理就吃亏,若治理就会削弱市场竞争力,何况违法的成本远小于治理的成本。以去年同样轰动全国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为例,最终的处罚结果也只不过是罚款而已,与企业污染环境带来的隐性收益相比,这个结果实际上更像是一种鼓励。
再次,哈药总厂的污染门事件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中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改变,在以GDP为中心的落后发展观作用下,污染企业的污染行为不但无损于官员政绩,反而是污染得越多GDP越高。
所以,像哈药总厂这样的利税大户才会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关照甚至无视,是该改变靠低工资收入和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的时候了,“虚假”的GDP带不来真正的国富民强。

- 相关报道
-
- 《神经元》:复旦科学家发现自闭症新机制!左旋多巴或可让特定自闭症患者亚群获益 (2025-07-13)
- 皖医二附院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极危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2025-07-12)
- 默沙东百亿美元收购打开BD新风口,中国药企机会来了 (2025-07-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2025-07-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Cell论文,登上Nature头条,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系统微米级高清成像 (2025-07-12)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