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外企中标多 上海基药招标政府企业互妥协

外企中标多 上海基药招标政府企业互妥协

  上海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公布,外企中标多。“应该说这是政府和企业相互妥协的结果。”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某负责人对此表示。然而,上海的基本药物招标结果不具备普遍性,“关键是上海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高于全国,因此,外企必须要用价格换市场,政府也要提高民众保障水平。”5月27日,上海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第二批中标结果对外公布。


  令人惊讶的是,外资、合资品种中标数目相当之多,与年初外企所谓的“绝大部分外资企业产品都会因为价格问题退出上海基本药物招标”的悲观论调形成鲜明对比。数目众多的外资、合资品种中标,业界认为是双方各让一步的结果,这预示着上海基层医疗市场将有一番龙虎斗。而随着集中招标采购在各地展开,在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中,以药品安全有效为前提的“质量和价格平衡”问题将继续拷问整个产业。

 
  2010年12月27日,上海卫生局发布招标公告,正式启动本年度上海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采购的总量为307个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381个上海市增补目录品种。其主要原则是: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包括引入“量价挂钩”模式以促使企业降价;区分质量层次(单独定价和GMP)以保持本市社区用药水平等。这些游戏规则的制定,曾一度引起了外资企业的担忧。


  “根据现行制度,在现有的上海市基本药物目录688个品种中,绝大部分外资产品都会因为价格问题退出基本药物招标,从而退出上海基层医疗市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下称“RDPAC”)医药市场发展事务副总监娄渝今年1月在上海表示。据RDPAC统计,在上海版的688种药物中,RDPAC成员企业有133只基本药物在内,包括原先的71个品种和增补的62个品种。

 
  而5月27日的中标结果则显示,外企品种明显增多。据粗略统计,至少有60多个品种在上海基层医疗机构中标,远远超过此前RDPAC的预测:“原来的71个品种,只有4个产品可能投标;而后增的62个品种,绝大部分产品都会退出。”外企中标品种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等领域,络活喜、波依定、拜新同等大品种悉数进入。“目前这个结果和价格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某外企相关负责人士表示。

 
  参照基本药物中标前后的价格发现,这些外资品种的价格均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明显。“上海做了初步统计,社区中标价格总体降幅为39%(含15%差率),我们外企品种降幅没有这么大,但目前的价格是在上海市场上前所未有的,比以前降了不少,可以说是公司能够接受的最低价。”前述外企负责人士表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上海模式相对比较理智。”国药控股运营管理部高级顾问干荣富表示。外企人士多肯定“上海市场更注重质量,在全国属于比较领先的”。而国内企业也持相同态度:“上海相对会好一些,社区零差率、等级医院顺加15%等政策执行得比较好。”而较之其他区域的基药招标模式,上海的基药招标具有一定特点:采用了定量综合评价,评标要素由质量、信誉与服务、价格三方面组成,并实施了重视专利药品的分类评审,从根本上避免了单纯的价格“恶意”竞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