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行业不断发展 多元化成药店“主旋律”

医药行业不断发展 多元化成药店“主旋律”

  医药行业在不断发展着,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目前,最流行的就是“药店+诊所”的模式,也是刚刚出现的。同时,非处方药的最大销售终端??药店零售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医药连锁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如此多的药店仅靠传统卖药方式已经难以为继,80%的药店在数年前已经开始非药品经营,多元化更是药店近年来一个主旋律。

  
  成功模式初现

  
  蓝皮书显示,由于目前新医改政策缺乏对药店零售药店的配套支持,如,社区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施政府财政补贴下的“零差率”供应,使药品零售企业所售药品的价格优势削弱。5月25日,北京金象大药房最大的中医诊所西单金象国医馆正式开业,一楼是药店,二楼是中医诊所??金象国医馆。国医馆在原有中医诊疗范围基础上,邀请知名专科老中医加盟,形成内科、糖尿病、儿科、皮外科、肾病、心脑血管等诊疗范围。“过去,国医馆是作为药店的从属,下一步将提升国医馆的分量”。

  
  抢夺高端客户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行业中医以其“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百姓的认可和青睐。虽然此前“坐堂医”因种种弊病被禁止过,但是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办诊所,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等。据了解,目前,北京金象大药房共拥有15家中医诊所。每家诊所至少有5?10名中医师,而在西单的这家地处黄金地段,西单每日川流不息的人群为药店带来可观的客流。

  
  张峥嵘对于西单金象国医馆的未来很看好,这样的底气源于去年天承金象中医诊所取得的成功。这家诊所是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知名中医合作开办的北京市首家京台合作中医诊所,开办1年,门诊量不断上升。


  实际上,在金象之前,同仁堂已经有一个针对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等为目标客户开办诊所而取得成功的典范。北京同仁堂与施今墨之子??名医施小墨合作开办了“北京同仁堂施小墨中医诊所”。诊所位于北京建国门外SOHO同仁堂药店里。顾客主要是周边上班的白领人群,因此周一到周五往往是诊所最忙的时候,一号难求。

  
  医药行业“坐堂医”弊端仍存

 
  药店加诊所的模式一则可以为药店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同时,诊所开方药店抓药本身就是对销售量的一大提升。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允许恢复中医在药店坐堂行医的传统,但门槛大大提高。实际上,一些业内人士对于这种药店加诊所模式始终并不太看好,认为上述少数成功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药店加诊所模式其短期和长期的可执行性都比较勉强。据该人士分析,目前,零售药店在医保定点资格方面受到的各种限制将是一个很大的掣肘。药店医保定点的比例过低,而一些地方定点药店还没有享受到医保的报销政策。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