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合资时代机会触手可及 源于仿制药争夺

新合资时代机会触手可及 源于仿制药争夺

  6月2日,辉瑞与浙江海正药业就共同组建合资企业签署了合资意向书,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致力于向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品牌仿制药。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在抢夺专利药到期的商机。从2011~2015年,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其中不乏单品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明星产品。

   
  辉瑞公司新兴市场与成熟产品事业部总裁兼总经理DavidSimmons指出:“潜在的合资公司将成为辉瑞致力于扩大其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解决方案在中国覆盖面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不少外资企业都感受到压力,从目前来看,缓解专利药到期造成的利润下滑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仿制药厂商纳入自己的麾下。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能够与品牌企业合资,也是国际化的重要机遇,借助外资企业的国际营销平台,实现国产制剂国际化。“新的合资公司将是海正携手全球领先制药企业的一个战略举措,”海正药业董事长兼总裁白骅表示:“海正凭借自身战略优势与辉瑞全球优秀的产业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履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与印度相比,中国巨大的内需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跟海正这样的企业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这样的合资模式有望超越印度模式,实现中国制剂走出去的目标。


  专利到期药物、品牌仿制药是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以成本和可及性作为专利到期药物增长主要驱动力的新兴市场尤其如此。在中国,品牌仿制药占本土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中国到2015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市场对于高端仿制药的需求更加强烈。

   
  “选择在新兴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采访人员:“通过合资的方式,既可以迅速地增加其销售收入与利润,又能缓解专利药到期带来的压力。” 因此,不少国际制药巨头都看好中国的仿制药市场,如山德士等品牌仿制药企业都进入了中国市场。

   
  作为战略性布局,一些大型跨国药企已经在华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赛诺菲安万特、奈科明、葛兰素史克、默克集团、诺华等跨国药企近期已相继收购了国内的医药企业。同时,跨国药企们始终没有放弃研发能够带来庞大现金流的明星药替代品的努力,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研发工作多以失败告终。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国逐步推进,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如上海、北京的大医院也已经开始配备基本药物。这些外企原本占据优势的市场,正在被国内企业逐渐蚕食。面对基本药物降价的要求,外企原研药难以进行大幅度的让步。


  因此,为了抢占中国大城市的基本药物市场,不少外资企业都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以生产更廉价的品牌仿制药。 此前,业内一直传言,辉瑞要收购国内的仿制药生产企业。 不过,相比其他外资制药企业重工厂、重资产投资的策略不同,辉瑞更倾向于采取合资的方式推动仿制药业务。

   
  2010年,辉瑞在印度与多个印度制药企业采取合资和授权的方式生产品牌仿制药,不需要投资建厂,就轻易拿到128个其他药厂的产品,其中有98种固体制剂、30种注射剂。采取此类战略,能够给它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客观的利润,却不需要巨大的投入。

   
  海正药业是国内领先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截至去年底,公司共有24个API(原料药)品种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注册。虽然该公司的质量控制水平在中国属于一流,但由于缺乏品牌,在仿制药企业一直难有作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