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涨价终端售价受限 药企“两头受气”

中药涨价终端售价受限 药企“两头受气”

  始于2010年的中药普涨格局延续至今,上游涨价的同时,终端售价受限,中成药生产企业“两头受气”,加之医药股估值回归、大市羸弱,尽管各家药企均自建GAP种植基地,企图赢得话语权,但部分上市药企股价在近期纷纷创出今年以来新低。“目前整体医药股估值已处于低位,在药材涨价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药企提价预期长存,部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未来有望迎来‘弯道超车’良机。”有业内人士称。

 
  部分中药股今年以来走势较弱,截至昨日收盘,江中药业累计跌近29%,上月底更是创出年内新低25元,距离去年底的高点43.73元,两者价差近19元;千金药业则从去年11月25日的高点22.72元开始,股价一路下滑,上月底最低至12.54元,2011年以来累计跌幅逾31%;此外,广州药业累计跌逾26%,其在上月底也创出14.6元的年内新低;东阿阿胶也跌了18.75%等。

   
  以江中药企业为例,其第一主打产品健胃消食片主要成分是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在2009年时,太子参价格一直稳定在30元/公斤,之前几年价格也很少超过50元/公斤,因此江中药业在太子参方面的成本压力很小。

   
  但从去年开始,太子参主产地福建和贵州遭受冰冻、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减产了三分之一以上,全国太子参的产量不足3500吨,且在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游资也开始大肆炒作,太子参价格从2010年下半年起一路飙升,从2010年初的不到50元/公斤一直涨到今年4月份的最高400元/公斤,最大涨幅近10倍。

   
  “江中药业的太子参自有产地面积很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因此主要靠外购,其中采购品种以福建统货为主,去年采购量为2000吨左右。”有业内人士称,太子参的大幅涨价,给江中药业造成了沉重的成本压力。

   
  尽管云南白药的药材成本占比较小,对于消费品类产品具有一定定价能力,其股票走势也优于同属中药板块的其他个股,今年以来累计跌幅为3.97%。东阿阿胶则具有提价能力,从其财报中可以看出,因为2010年阿胶块产品经历了4次提价,带动总体毛利率水平提高了6%,去年东阿阿胶实现营业总收入24.64亿元、5.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8%、46.18%,净利润的增长大幅超过收入增长。


  今年一季度,提价效应继续显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0.99%,毛利率水平同比提升了14%。其今年以来跌了18.75%,但4月1日至昨日收盘,则累计跌了3.64%,同期大盘跌了7.68%,东阿阿胶二季度以来跌幅有所收窄。

   
  另外,作为中药饮片唯一A股标的企业康美药业,有望成为中药材涨价的直接受益者,其拥有国内最大中药材贸易市场,现已扩张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药企业形成“中药材、中药材交易-中药饮片-医院、OTC、消费品”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