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不惜代价过江” 只为有未来

医药“不惜代价过江” 只为有未来

  中国药业的国际化之旅正向纵深推进中。12月1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生产的伊立替康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从而成为国内首家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制药企业。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产业界,都对此予以相当积极的评价:这不仅仅是恒瑞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实施全球化战略后的重大突破。


  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恒瑞的注射剂通过FDA认证,是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注射剂通过FDA认证的难度要高于固体制剂。对于恒瑞,伊立替康仅仅是个开始,预计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抗肿瘤系列和手术用药系列都计划进行规范市场认证,快马加鞭国际化的进程。”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制剂出口之路已经持续数十年,目前持有ANDA的企业有华海药业、双鹤药业、北药赛科、南通联泰等,但均为口服固体制剂,而恒瑞的伊立替康为第一只申请认证的注射剂,其申报难度更大,利润也更高。

   
  而业界普遍达成的共识是,恒瑞医药是我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的旗帜,创新药的标杆,值得长期看好。一方面看好公司做创新药的前景;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仿制药出口有助于突破国内的市场瓶颈,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以海正、华海为代表的产业转型企业也被视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具有国际化、研发和制造升级的优质企业将突出重围,具有国际化发展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顺应全球生产转移的大势,仿制药的市场扩容为中国产业出口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会,国内优秀药企如海正、华海、海翔等将全面参与全球制剂市场竞争。

   
  而这与中国医药在全球市场的角色转变息息相关。有分析指出,跨国制药企业是全球网络中的运营者,占有支配地位;中国和印度公司居非核心成员的位置,是从属者。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因为我国药企通过委托加工、外包等形式,参与全球新一轮分工,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在价值链中处于动态升级的趋势。

   
  据中国医保商会提供的国际原料药注册认证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药企拥有的有效COS证书266件,涉及企业144家,涉及产品约150个。到2010年年底,药企注册美国DMF文件达到740个。事实上,早在2006年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就提出对“恒瑞模式”与“海正模式”的总结与关注:以恒瑞为代表的“恒瑞模式”,目前定位于国内的抢仿型企业,未来将向国际化的仿创型企业转变,类似于日本武田的发展模式;而以海正、华海为代表的“海正模式”,目前定位于规范市场的、由专利过期药拉动的原料药出口企业,未来将定位于国际的通用名药(制剂)生产商,类似于印度模式,其核心就是利用自身全面的低成本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时至今日,可以看到“恒瑞模式”与“海正模式”正在两翼推进,并赢来不少企业的效仿,极大地推动和引领中国国际化之旅。


  政策层面的鼓动也是中国医药国际化之旅的重要推手。商务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0部委于2011年10月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重点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的国际化,鼓励这七大产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吸收新技术。意见将生物产业作为国际化推进重点:鼓励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国内企业兼并重组,培养大型跨国经营集团;鼓励企业承接国际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支持有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
   

  尽管“走出去”心切,但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短板不容忽视。招商证券在日前发布的《我国制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长之痛》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内开展国际达标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国通过欧美和日本GMP认证的企业有20多家,但是对于这其中的大部分企业来讲,是没有定单的,主要是生产能力不足,而他们通过发达国家GMP认证,仅仅是为了国内招标需要;不了解如何进入外国的国家医保目录;营销网络难以打开;法律准备不足;对于竞争态势认识和把握不足;尚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产品;高端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匮乏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