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忐忑已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地

忐忑已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地

  2011年4月,卫生部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并在国内迅速铺开。今年3月,在总结2011年工作的基础上,卫生部又发布《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一步扩大和细化了限抗措施,并首次将监管范围扩大到专科医院,5月8日,卫生部正式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84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并将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让业内忐忑已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办法》重点规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二是明确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 三是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四是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认为:“《办法》是对10余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其发布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另外,《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这一条在征求意见时仅有“最短不少于1年”的下限,也并未要求定期调整。 根据《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同时还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办法》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制定本行政区域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目录。


  从国际上看,目前我国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强度的控制标准相对来说并不太高,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WHO统计得出的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将会进一步提高,据卫生部此前组织对全国43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的专项督导检查显示,通过专项整治,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006年的27.8%下降至2011年的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6年的80.5%下降到2011年的58%;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从2006年的99%下降到2011年的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从2006年的51.5%下降到去年的不足30%。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