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企业家不胜心累

企业家不胜心累

 4月29日,无数的媒体见证了被称为“股市最后一个大佬”的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魏东的意外辞世。其时,魏东掌控的“涌金系”旗下包括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其投资控股的九芝堂、国金证券和参股的千金药业。

  随后,魏东亲属对外公布了一封“遗书”的复印件。这份字迹潦草的“最后留言”表示,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和近期外部环境压力”,“强迫症”时刻困扰,造成严重的“失眠及抑郁”,因此,决心把自己和大家都“解脱”出来。

  稍加回忆,便可发现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并不鲜见,甚至有媒体将之整理成事件表,一个个名字的消逝,令人扼腕。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以及面临超越他人的十分残酷的竞争环境,企业家群体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焦虑、孤独和苦闷……种种压力不胜其累。而当压力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他们往往已临深渊。而今如魏东,仍不会是最后一个逝者。

  

  抑郁离财富越来越近

  

  魏东之死因尽管目前还有待相关部门作最后的判断,但从多位知情人士那里可初步印证了“遗书”的内容,“魏东近几个月被抑郁症严重困扰,他曾几次与公司高管谈话表示了退出的意愿,并且在实际中也已逐渐脱离具体业务”。

  而压力得不到宣泄,进一步催化了其抑郁的程度。据魏的同学透露,他在上大学的时候身体就比较虚弱,“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大家有着共同的感觉,就是他患疾(精神疾病)多年,但他极少对外流露,甚至也不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讲,都是自己硬挺着,日积月累,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作家余华在悼念魏东的博客文章中也指出:“你从来不会独享收获的果实,总是和朋友们共同分享;可是挫折来到之时,你又总是独自一人默默承受。这就是你病症的来源,你长期以来承受自身的压力,同时又要承受更多属于别人的压力。你从不对别人发怒,你只会对自己发怒。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失眠之夜接踵而至,抑郁和强迫的症状也就越来越严重。”

  从魏东之死可以明显感受到,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在中国转型中荣耀加身的“魏东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成为财富竞赛的相对赢家而一享天伦,反而更加“高处不胜寒”。在重压之下,这个群体处于长期、持续、劣性的应激状态,又找不到合理的心理疏导,积少成多,结果就是轰然倒下。既往的逝者中,以下症状皆能找到印证。

  ??焦虑。过度的紧张压力最终会击溃人的防疫机制而使人罹患各种疾病。时间一长,这种“应激疲劳”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其性格和行为方式。

  ??抑郁。压力、焦虑是诱发精神病或抑郁症的主因。每个企业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抑郁的影子,而出现抑郁症征兆的企业家或高级经理人,90%以上不会觉察到自己已经患病。

  ??人际关系困扰。职业的特殊性使企业家深感“世态炎凉”,殊不知,这已为心理疾病埋下诱因。没法再相信别人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心病,他们敏感、多疑,往往会彻底否定周围的人和事,给自己和外部皆造成巨大的压力。

  ??迷惘与困惑。随着财富与日俱增,很多企业家的心理困惑进一步累积,市场的不确定性带给他们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他们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害怕失败。

  

  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

  

  造成这种极端结果的原因显而易见,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历史较短,企业家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等处于快速提高当中。因此,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其他社会群体所不能比拟的。正所谓“经商、经商、经常受伤”。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洪流中,他们要想安身立命甚至做强做大,只能不断地左冲右突,成就一番基业就不得不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据《国际商业报告》(IBR)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32个国家的7200名私有企业的领导人中56%认为,与上一年相比,其遭受的压力在增加。在压力增加幅度排列序表中,中国企业家高居榜首。

  而与压力增大相伴的是,企业家的幸福感亦直线降低。套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获得了相对较多的财富之后,财富对他们的效用正迅速递减,而在下一场更高规格的财富竞赛中,他们成为输家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成为赢家的概率。事实上,近年来社会对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不光只是对这一创富人群的体恤,更核心的是对经济发展动力的担心。

  国内一家著名管理顾问公司一直在研究“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健康之间的规律”,发现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企业的“健康指数”内在相关,其中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文化健康更存在着长期紧密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的心理关乎企业的兴衰。特别是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难以想象其不健康的心理能有效维系一个生生不息的企业。值得关注的现象有两种,一个是“小富即安”,另一个是“交班难”。

  “小富即安”固然是对不思进取的一种批评,但从某种程度上又无法否认,这是企业主对于精神风险的规避和解脱。毕竟“小富不安”的代价是背后日复一日的不眠之夜,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之弦始终紧绷。但这却成为这是制约企业做强的一个毒瘤,一批批企业前赴后继地倒下,使得创富人物成为稀缺资源。

  “交班难”则是制约企业存续的另一重困境。父辈打下江山,由于受自身知识、年龄、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终将退居幕后,但交接班的对象却使这些企业家们犹豫不决,敏感、多疑、惧怕风险的心理往往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因而这也成了现今企业家流失的最大问题。

  由是,逝者之后,如何改善环境,如何给予企业家群体更多人文关照值得深思。

  链接  

  企业家减压秘籍  

  企业家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压力,减少压力损害,保持身心健康。

  一、科学设计组织架构与企业流程。重视组织架构与流程的科学设计,就能从组织层面上为企业家心理松绑,增进心理健康,减少身心资源的过度透支。

  二、授权赋能。要善于权衡轻重先后,因人因时授权,注重培养下属的能力素质,激励下属的工作士气,这将有助于焕发企业的激情和智慧,降低职业心理衰竭程度。

  三、消解非理性信念,珍惜生命价值和意义。面对生命挑战的第一个法则,就是要改变观念,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重视并满足自己身心的基本需求。

  四、保持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积极的态度,是人类最容易学到的一种生存法则,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始终起着挽救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作用。企业家只要稍微用心去觉察自己的心态,就可以做到积极而乐观。

  五、保持事业与家庭、成功与幸福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考验一个企业家个人智慧的最灵验试金石。企业家须要认识到:发展需要取舍,需要支持。

  六、自觉建立并保持稳定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在享受这些业余爱好的那一刻,就是企业家真正珍爱自己的时刻,生命也就随之得到呵护。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