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制剂高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制剂高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国内部分制剂企业积极进行一系列主流的国际认证,已把目光瞄准国际高端市场,这是件好事情,但也要防止为认证而认证,把好事办坏。”在中国医药报社等日前主办的“药业开放三十年高层论坛”上,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孔震宇指出,“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占市场份额的确很大,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准入门槛更高。企业要进入这一领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剂企业一味热衷于搞主流的国际认证,不但可能血本无归,还可能加速出现低价、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的不利局面。国内制剂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务实理性。”制剂企业发力主流认证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14家制药企业的制剂产品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GMP认证,具备向这些高端市场输出制剂产品的资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进行美国和欧盟的GMP认证无疑是件好事,这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表示。据悉,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欧美日等国占据着88%的份额。欧美市场与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国内医药市场有着极大的差别,同样的仿制药制剂,出口到这些地区可获得相当于国内5?8倍的收益。未来几年内,一大批重磅炸弹级药品的专利到期,涉及到溃疡病用药、降压药、降脂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多个品种,仿制药产销进入迅猛增长的黄金时期。由此可见,欧美日等高端市场蛋糕很大,如何切割,值得业内人士认真探讨。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吴正红表示,企业如果通过欧美认证,就掌握了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若对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就可以向欧美、南亚、南美、非洲、俄罗斯、中东等市场渗透。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企业盲目扩大加工能力而导致制剂产能1/2以上闲置,制剂“走出去”已刻不容缓。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为73.44亿元。出口交货值仅占销售总产值的4.73%,而且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出口以“三资”企业为主力军,他们完成了该行业出口交货值的47.72%。孔震宇认为,国内制剂企业出口能力不强,特别是挺进高端市场能力薄弱,直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需要支付大量销售费用来维持和开拓市场,盈利能力也随之下降。“企业进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认证,除了有利于加快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步伐,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外,还可以带动其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市场运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产业升级。”周燕强调,“药物制剂出口能力是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真正体现。全球大型制药企业都是以制剂销售为主。延长原料药产品链、提升制剂结构效益、发展国际化制剂市场应该成为中国医药产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制剂,由低附加值的原料药出口转向高附加值的制剂生产与出口,这是中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正在走的一条路。中国医药产业如能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则可积累大量的市场资源和研发投入,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抢占先机。全球化道路充满挑战“世界制剂市场,特别是欧美等主流市场很精彩,但同时也很无奈。横在我们面前的这条河[1][2][3] 下一页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