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未来发展需谨慎乐观看待

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未来发展需谨慎乐观看待

第七届世界制药原料药中国展(CPhI&ICSEChina2007)6月19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展会规模空前,展出面积达5.7万平方米,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5个最大的展馆座无虚席,展出的企业数量比上届增加了30%。CPhI每年4月、6月、10月和12月分别在日本、中国、欧洲和印度展出。 以英语为第一交流语言的展会在中国仅7年历史,主场作战的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和越来越多的海外同行一起迎接超过100个国家近3万人次的专业观众。“你能想到的著名企业都能在CPhIChina看到,你想购买的所有品种都能在CPhIChina找到。”这已经是原料药行业乐意接纳的一种说法。 这个出口导向型展会欣欣向荣的场面正是国际原料药产业的一个缩影。而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个浓缩的世界交易会现场,国内原料药专家和企业家提出了“审慎乐观看待中国原料药企业未来发展”的话题。 警惕周期已经到来 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产业升级进入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时期。 “企业积极出口势头依旧,进出口总值今年仍会增长,但忧患已经出现。”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崔彬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中国已成为国际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2006年出口金额同比上升了21.95%,出口数量上升了31.60%。中国原料药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一位,占据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大宗原料药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开始增加,比如青霉素盐生产已经达到了世界需求的90%以上。 然而,出口数量的上升速度高于金额的增长速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口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空间的压缩,今年这一情况还将延续甚至加剧。从国际环境看,原料药最主要的进口市场北美每年消耗全球1/3的原料药,北美的采购策略是将技术含量高的订单交给技术优势显著的欧洲企业,中国和印度则提供中低端原料药产品。近些年中国向印度提供的原料药出口数量也呈现递增态势,这虽然体现了中国原料药供应能力的增强,但从所提供的产品却不难看出,中国仍然只是在传统大宗原料药上存在优势,特色原料药起色不大。 对于目前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轨迹和现状,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吴建文指出,这是中国占据比较优势的结果。在缺乏资本和技术的情况下,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目前这些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国家环保执行力的加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退税的下降、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价格,是中国所有出口导向型原料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这让中国与全球的原料药生产国处于更接近的生产条件之下,但这恰恰成为加速中国原料药行业战略升级的一个刺激。“单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而不考虑技术进步,长期以低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必然会落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吴建文说。[1][2] 下一页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