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流通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关头 |
![]() |
“现在,中国药品流通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紧要关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近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医疗改革研究小组与《中国医药报》联合主办的“新医改与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忧虑地表示。 基于多年来对中国医药产业的调查和研究,朱幼棣说,目前,我国的药品生产在质量等方面与计划经济体制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药品生产基本没有问题了。那么,为何还存在小药厂众多、劣质药品和高价药品层出不穷等问题呢?朱幼棣认为,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药品流通环节。朱幼棣认为,当前,我国药品流通业的发展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所谓“内忧”是指将“医”和“药”合二为一。“医疗”是服务业,“药品流通”也是服务业,无论是以药养医,还是以医养药,都是用“医疗”服务业垄断或替代了“药品流通”服务业。同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采取招投标、挂网采购等干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对药品市场的垄断。这样做不利于医疗体制改革,更不利于解决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所谓“外患”是指外资全面进入中国药品流通业已经不可避免。近年来,跨国制药企业和跨国医药商业联盟大举进入我国,而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药品流通业远远没有做大和做强。从长远来看,中国医药市场将面临空前竞争和重新划分的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药品流通业的主渠道和主网络在今后几年内将有可能被跨国集团所渗透、掌控和垄断。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朱幼棣建议,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医药供应体系。他说,目前我国药品流通业存在秩序混乱和小规模流通主体过多等问题,因此,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打破原有的药品三级批发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的药品流通主渠道。比如,政府可以在每一个地区选择几家大型的、有代表性的医药企业,指定这些企业销售基本药物,不再搞招投标。当然,其他企业可以销售基本药物。一旦出现用药安全事故,不仅要追究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也要追究批发企业和医院的责任。此外,要全面进行医药分家改革,深入推动药品销售的市场化进程,建立规范、有序、合理、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而使老百姓都能买到更加质优价廉的药品。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碧迪医疗首台本土化生产流式细胞仪BD FACSLyric生产下线 (2025-08-08)
- Nature:揭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串扰维持机体大脑内稳态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8-08)
- 国度药监局对于养心定悸胶囊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8-08)
- 七部分:到2027年脑机接口症结技术取得突破 (2025-08-08)
- 华人学者发表Nature封面论文:AI从头设计水凝胶,在水中也能保持超强粘性 (2025-08-08)
- 碧迪医疗首台本土化生产流式细胞仪BD FACSLyric生产下线 (2025-08-08)
- Cell:肠道“小宇宙”的惊人产出!你每天从看不见的盟友那里收获多少能量? (2025-08-08)
- 科创为翼守正出新——益康药业的中医药现代化探索之路 (2025-08-07)
- 西格列他钠(双洛平®)治疗MASH研究成果登顶国际肝病学顶刊 (2025-08-07)
- 第十一批国度组织药品集采报量正式启动 (2025-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