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中成药发飙 |
![]()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有了较大改变。在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和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下,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由此一直名列前茅,然而,致病因素却仅露冰山一角。在胃肠道疾病中,感染性腹泻是一类常见多发病,而非感染性慢性腹泻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人们对自身健康高度重视之后,也推动了这一类药品市场的发展。
社会需求拉动市场
近年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慢性胃肠炎的直接影响下,功能性腹泻住院病例呈直线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腹泻发病人群达8亿人次,有8000万人患有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腹泻、肠炎。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2006年,我国医院消化代谢类药物市场已达到285.28亿元的规模,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4.21%。这一大类药物中,主要由抗胃肠道溃疡及胃动力药物、抗糖尿病用药、肝胆疾病辅助用药、止泻药物、止吐类及其他药物构成。从2006年国内医院市场分析,止泻药物市场容量已达到35亿元的规模,占全部用药总额的12.3%。
多年来,国内临床所用的慢性腹泻药物是借鉴国外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肠道黏膜保护和收敛止泻剂。随着医学界对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全面认识,以及化学药物“治标不治本”的结果,治疗方案已从医治表面病征逐渐向解决发病源头进行全面探索,从而对传统的植物药、中成药有了新的认知。
《国家医保目录》2004版中,扶正剂类补气剂中主要由健脾益气与健脾和胃两个亚类构成。健脾和胃药物主要是养胃、补脾作用,常用品种为香砂六君丸、补脾益肠丸、肠泰合剂、健脾丸、六君子丸、启脾丸、人参健脾丸、胃复春片、养胃颗粒、养胃舒颗粒。这一类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优于单方剂型,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特别是以中药植物药配方为基础发表的新释药技术,已成为今后临床上的发展方向。
传统中药焕发青春
《国家医保目录》健脾和胃十大药物已有近千家中药企业生产。主要是丸剂、凝胶、颗粒、糖浆、冲剂、口服液、片剂和胶囊。而人参健脾片、胃复春片、养胃舒颗粒和小儿启脾片四大产品分别由河北兆康制药、杭州胡庆余堂药业、合肥神鹿双鹤药业、牡丹江灵泰药业独家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重点品种人参健脾片是一个免疫系统用药。具有补气健脾、消食和胃、调整内分泌和增强免疫功能多种功效。其重要组分是五加科植物人参,药物中原人参二醇皂苷和原人参三醇皂苷,能提高人的体力和智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白术中的白术内酯具有健脾、强壮、抗炎药理作用;白扁豆中棕榈酸等有效成分有健脾、化湿、消暑的作用;山楂、六神曲、谷芽能助消化;芡实中多糖类成分能健脾除湿;木香、枳壳、陈皮中的挥发油类成分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抗溃疡和促进胃动力的药理作用。该品为三类中药新药,并申请了关于有效作用成分、组方及剂型的全方位专利保护,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药的问世,打破了多年来慢性腹泻无法根治的局面,新剂型也克服了人参健脾丸吸收速度慢、生物利用率低、服用不便等缺点,并且在日常助消化方面的功效优于其他消食片,市场容量大,在胃肠用药市场上已成为已独树一帜的品种。
中成药“倚老卖新”
中成药、植物提取药是国家“瑰宝”中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传统中成药经过了上千年的临床应用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在中医药学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传统中成药尤其在医治奇难杂症、常见病、慢性病、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了显著的疗效。
目前,一些传统的中成药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已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用于慢性腹泻治疗。但由于经济社会向快节奏发展,中成药的主要剂型大蜜丸存在剂型陈旧,难以服用;而小蜜丸又存在吸收速度缓慢,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故患者的用药顺应性较差。对这些不利因素,我国中成药企业应努力寻求新的工艺和创新剂型,以提高中成药的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随着今后中成药、植物提取药在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拜追求“天然”和“绿色”,天然中药由于其稳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当今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当前,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已看中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始加强开发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现在,世界上已有170余家公司40多个研究团体在从事以中药为主的天然植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开发项目达500多个,资产投入年均上百亿美元。
我国中成药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对中药及植物提取物的认知程度不断增高的大气候下,中成药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促使许多中成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研究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面对能源、原材料、人力成本的提高,国内的制药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纷纷选择了以中成药作为当今创制新药的重要研制对象。同时,以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为基础进行药物二次研发不失为一条周期短、投资少的新思路。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AD: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中国约60.3%的痴呆症可以预防! (2025-08-10)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突破:邓宏魁团队首次实现利用人iPSC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2025-08-10)
- 长征机器人手术中心5000例里程碑活动圆满落幕 (2025-08-10)
- 太极阴阳:北京大学王凯团队血管类器官研究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8-10)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湖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ancer Cell论文 (2025-08-09)
- 科普医保卡提取代办中介24小时办理渠道推荐三个 (2025-08-09)
- 护肝片哪个品牌最好最安全?国产口碑护肝片推荐,十大护肝片排行第一名实力不容小觑 (2025-08-09)
- 碧迪医疗首台本土化生产流式细胞仪BD FACSLyric生产下线 (2025-08-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