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腰一点依靠 减少疼痛 |
![]() |
俯卧在床上,抬高上身。
这能锻炼腰背肌肉,预防劳损引发的腰痛。
坐久了,站久了腰就疼,一觉起来又能好转,这代表腰部劳损了。
再发展下去可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纠正你的坐姿、站姿了!腰痛是怎么回事?扭到了?关节有问题?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马超副教授介绍,据统计,就诊腰腿痛疾病的患者中约70%~80%的病人是由腰部慢性劳损所致,多由日常站姿、坐姿不对而引发。
其中30~50岁是首次发病的高发期。
不少年轻患者长期站着或者坐着,造成慢性腰部劳损出现腰痛,发展下去还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弯腰弓背,易发腰疼痛马超说,在过去,腰部慢性劳损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因为长时间重体力劳动让腰部负荷过重,而造成腰肌损伤。
近年来的临床总结发现,久坐不动的开车族、电脑族,以及长期有弯腰动作的人群易引起腰部慢性劳损,并且发病率明显增高。
所谓“劳损”是一种经常的、反复的积累性轻微损伤,它属于“慢性问题“,长期坐姿不良或弯腰工作是常见原因。
马超解释说,脊柱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缓冲震荡、保护和运动等功能,腰部脊柱承受人体60%的重力,并从事屈、伸、旋转等复杂的运动,最容易受损。
他说。
“腰部慢性劳损不仅导致腰部疼痛,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都出现退行性变化,其中椎间盘的退化发生较早,使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
如果腰部长时间负荷过大造成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麻痛等症状。
所以,开车族、电脑族因在长期在一个固定姿势下作业,容易形成腰部慢性劳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创造了条件。
如果你属于弯腰弓背一族,就是腰部劳损的高危人群。
万一腰部已经出现劳损,会有什么症状呢?马超说,腰部出现劳损者容易出现腰部酸胀疼痛不适,但症状时轻时重,一般劳累后躺着休息后能好转。
一般久坐久站后,腰部就容易疼痛不适,变换体位后又能好转一点。
此外,有些患者在腰椎及其周围肌肉有明较显痛点,有些则不明显。
为腰减压,防坐姿腰痛腰椎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在坐位时,髓核内压力最高,而站立时压力降低30%,卧位时最低。
所以久坐不动的开车族、电脑族最容易发生腰部慢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坐姿不良及缺乏锻炼者。
如果工作能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当然好。
但是,大多数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就得长期坐着或者长期站着,该如何预防腰肌劳损呢?马超说,其实预防腰椎劳损,坐有坐的方法,站有站的方法,睡也有睡的方法。
坐的学问。
久坐办公室人员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因为靠背可以承担躯干的部分重力,减低腰椎间盘压力,腰背肌肉也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减少劳损机会。
坐着时,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研究发现,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直接影响椎间盘压力。
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在腰部垫一块3~5厘米厚的靠垫,使腰部稍向后倾,可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
每工作或开车一段时间后,应做适当休息放松,如向后伸腰,及左右活动一下腰部等。
站的学问。
对久站的售货员等,注意经常换脚,或者一只脚踩在踏脚凳上,调整身体重心,同时能不穿高跟鞋就不穿,即使需要穿,也要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睡觉的学问。
久坐久站的人不宜睡软床。
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态,很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张力的增高,直接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椎间盘受力不均。
理想的床垫应是软硬适度的,躺下去后的塌陷应该能支撑全身各个部位,使脊椎保持自然曲度。
运动的学问。
久坐族,或者已经出现腰部劳损疼痛的人都得注意腰背肌肉的锻炼,预防腰痛。
只要姿势为“挺腰”的活动都可以,比如,站立位挺腰后仰,俯卧位抬高上身,单杆悬吊自身牵引等。
游泳也是一种推荐运动,特别是蛙泳对久坐者非常有利。
腰椎间盘突出不一定要手术如果不仅腰痛,还出现了下肢的麻痛,可能已经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脊髓神经,所以会引起下肢麻痛。
马超表示,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常规的检查如X线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等。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马超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得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
比如,早期、中期患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在初次发病时,一般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
而用药物达到消炎止痛的暂时性效果。
还可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马超表示,早期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如果非手术治疗方式效果不理想,再建议微创手术。
但对于椎间盘突出较重或脱出的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 相关报道
-
- 国内男性也能打九价HPV疫苗了,有必要接种吗? (2025-04-18)
- 吃疏肝益阳对肾虚阳痿有作用吗? (2024-02-26)
- 专家:缺乏运动是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首要致病原因 (2023-10-19)
-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风险可能更高 (2023-08-15)
- 杖头木偶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变化无方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效果怎么样,有人吃过吗? (2023-05-23)
- 科学预防宫颈癌 这两个知识点要了解 (2022-11-11)
- 专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适龄女性也应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2022-10-14)
- 和“快枪手”说再见!幸之素以天然之力,让良宵“性趣昂然” (2022-10-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