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应对夏暑未消秋燥又起 |
![]() |
从时令上说,现在秋燥已经开始了,可夏天的暑湿仍未完全消散,这就是“夏湿秋发”,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长夏多湿,湿气延到了秋天。
这种天气首先殃及的是脾胃,因为脾胃对湿最敏感,这时就容易出现拉肚子、大便不好等肠胃不适的毛病。
而秋燥之气,损伤肺阴,肺部的慢性疾患也易在此时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病患者在此季节最易感到不适。
在人体上表现为上燥下湿,上燥表现为喉干舌燥、口干咽燥、喉干舌苦、干咳、感冒发烧等症状;下湿为肠胃不适,关节湿痛等。
所以此时是一年中最难调养的时节,应该既要祛湿又要润燥,其措施为。
1.饮食不要过凉过燥。
在此季节要润燥,又容易碍湿;要燥湿,又易伤阴,这是一对调养上的矛盾。
所以,我们的中医先辈在治疗温湿上的治疗原则是“养阴祛湿”,养阴健脾祛湿兼顾。
生活上要避风、避凉,也要避燥,饮食上不食过凉过燥之品,适当多食些温食,少食寒凉之物。
因为湿热交蒸,人体脾胃易内虚,抵抗力下降,而凉食、寒食则伤脾胃之气,使肺失清肃,饮邪内留,过凉的饮食易伤脾胃,特别是肠胃不太好的人,还有老人、小孩要切忌贪凉,要注意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加热后再吃,绿豆汤一类凉性食物也要少吃;天气又渐冷,温食可护肺胃之气。
太燥的东西也不能吃,秋季饮食上的原则是“少辛增酸”,少食葱、姜、蒜、韭、芥末、辣椒等辛味食品,多食一点酸味果蔬。
这个时候吃东西讲究润燥补肺,健脾祛湿。
适宜多吃的食物有。
雪梨、雪蛤、核桃、薏米、白木耳、玉竹、石斛、淮山、扁豆、蜂蜜等。
2.注意精神养收。
秋季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收获。
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阴阳的变化,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改变。
因此,摄养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
从五行相生相克上说,燥邪易伤肺,肺属金,肝属木,肺金不足,不能抑制肝木,导致肝火上升,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最好是保持心情平静,适当抑制自己的肝火。
火与燥同类,一旦发火,伤金伤阴,出现肺金不足肺阳不足,易生干咳、出血等疾患。
所以当此季节,在精神上要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萧条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保肺之清肃之气,这就是精神养收的方法。
3.起居适应养藏。
室内既要注意通风,又要保持清爽干燥;早晚天凉,要增加“薄衣”御寒,晚上睡眠注意覆盖肚腹;睡眠上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脾气得以舒展。
据调查研究认为,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病有一定意义。

- 相关报道
-
- 国内男性也能打九价HPV疫苗了,有必要接种吗? (2025-04-18)
- 吃疏肝益阳对肾虚阳痿有作用吗? (2024-02-26)
- 专家:缺乏运动是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首要致病原因 (2023-10-19)
-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风险可能更高 (2023-08-15)
- 杖头木偶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变化无方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效果怎么样,有人吃过吗? (2023-05-23)
- 科学预防宫颈癌 这两个知识点要了解 (2022-11-11)
- 专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适龄女性也应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2022-10-14)
- 和“快枪手”说再见!幸之素以天然之力,让良宵“性趣昂然” (2022-10-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