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价格改革翘动医改杠杆指向“看病贵”

医药价格改革翘动医改杠杆指向“看病贵”

  新医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历时3年终于在2009年4月6日和7日出台。新方案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强调:一定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医改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价格具有传递市场信息、引导社会消费的作用,民众普遍反映的“看病贵”也直观地表现在医药价格上。因此,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对《中国投资》表示:“价格问题,从本质上看是经济运行和体制机制矛盾的综合反映。价格又是一种杠杆,可以调整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体制机制正常运转。医药价格改革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如何发挥好价格杠杆作用,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重要。为此,本刊就如何治理高价药、怎样监管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多元化办医等热点问题,专访了价格司司长曹长庆。

  医药价格改革医改八柱之一

  《中国投资》:新医改方案涉及面很广,价格改革在整个医改方案中处于何种地位?方案形成过程中,价格主管部门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曹长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价格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明了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四大体系、完善八项支撑”的总体框架。就像一座房子,要有“四梁八柱”。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这八根支柱之一,它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能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价格问题,从本质上看是经济运行和体制机制矛盾的综合反映。价格又是一种杠杆,可以调整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体制机制正常运转。从这个角度看,解决药价虚高等问题,必须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同时,加强医药价格监管,推进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医药价格关系,能够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要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医疗服务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合理调控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水平,逐步理顺医药价格关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与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在医改方案研究制定过程中,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按照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总体方案设计与研究。主要承担了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提出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路。在新医改方案总体框架的研究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机制规范运转,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为此,从新医改方案研究启动至今,两年多时间内,按照医改部际协调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复讨论,取得共识,提出了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这些思路已经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就是《意见》中关于“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这部分内容。下一步,我们还要把这些思路进一步细化和实化,形成《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作为医改的配套文件在年内推出。

  二是研究制定基本药物价格政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这次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药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5项改革之一,必须重点抓好。价格政策是基本药物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基本药物价格,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供应,有利于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群众不合理医药费用的负担。为此,我们提出对国家基本药物由国家制定零售指导价格,公立医院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价格主管部门将抓紧工作,及时核定公布的零售指导价格,这也是贯穿医改政策研究及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研究提出改革医院补偿机制的价格政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这次医改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上公立医院是主体。“以药养医”机制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革“以药养医”机制主要是将现行的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这涉及到药品加成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问题。对此,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的价格改革思路。包括推行药品销售差别差率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等。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减收,将通过设立药事服务费、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财政补助等措施给予适当弥补。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机构推行差别差率和设立药事服务费等问题的专题研究,以便指导各地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改进价格管理要从五方面着力

  《中国投资》:“看病贵”是近年来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新医改从价格改革的角度,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曹长庆:“看病贵”是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也是为了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看病贵”不是一个简单的“药价高”问题。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群众个人负担比例过大;“以药养医”机制不合理,导致了医疗机构行为的扭曲,药价越高越有市场等体制机制因素,是导致“看病贵”的深层次原因。但“看病贵”直观地表现为医药价格高,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因此,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医药价格管理,对于促进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医药价格改革主要从以下5方面着力:

  一是完善医药价格管理体制。要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合理调整政府管理价格的范围。能够形成竞争的药品和医疗服务,要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要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要明确中央和地方价格管理权限,既要发挥地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改进方式方法,注意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要完善价格决策程序,提高行政监管效率和透明度,规范医药价格行为。

  二是要继续降低虚高药价。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药物的同时,必须大力压缩中间环节的费用空间,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的控制,促进流通环节兼并重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要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合理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扶植基本药物生产供应。要利用价格杠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药品“首仿定价,后仿降价”政策,促进市场药品价格总体水平进一步降低。

  三是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步伐。在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倒挂20%左右。必须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不是全面提高,而是有升有降地调整。对大型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要降低,对体现医生劳动技术价值的服务项目,如诊疗、护理、手术等要适当提高价格。同时要改革收费方式,由现在按项目收费逐步向按病种收费或总额预付费等方式过渡,通过严格医院费用预算管理,促进医院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建立成本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标准,引导患者去基层看病,缓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矛盾。

  四是要规范医用耗材价格行为。当前,大量医疗耗材应用于临床,在给患者看病治病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些医疗耗材特别是高值的植介入类医用材料价格过高,群众负担过重。这些医疗耗材价格属于市场调节范围,许多要在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之外另行收取费用,价格秩序比较乱。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产品价格的监管,特别是高值耗材价格的管理。要通过控制流通环节差价率、公开市场价格信息等方式,引导医疗耗材价格由市场合理形成。

  五是要继续强化价格监督检查。要坚持开展医药价格普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制度,继续整顿医药市场价格秩序。要改进价格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强化价格公示制度。要严格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规范医药市场价格行为的长效机制。

  由于体制机制上积累的矛盾比较多,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相信,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群众“看病贵”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