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2009中国维生素出口高位持稳

2009中国维生素出口高位持稳

  2008年中国维生素C(VC)出口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喜人局面,但从2008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来自经济及政策环境变动等诸多因素,对VC行业提出了挑战。

  参考过去几年内VC出口价格和数量走势,笔者对2009年VC出口走势进行了分析,谨供参考。

  

  2月再现单月出口价高峰

  健康网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VC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4.72USD/KG和8.74USD/KG。由图1可以看出,2007和2008两年出口价格发展趋势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缓上升阶段,无论是2007年还是2008年,1月到5月VC出口价都开始平缓上升;第二阶段是大幅上升阶段,2007和2008年的6~8月,VC出口价都呈现大幅上升趋势,2008年8月还出现了2008年全年最高的月平均出口价;第三阶段是先小幅下调尔后上涨阶段,无论是2007年还是2008年,从9月开始,VC出口价都开始小幅下调,随后开始小幅上涨。

  而今年1月,VC出口价为9.94USD/KG,2月升至10.56USD/KG,该价位也是VC自2007年至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单月出口价。

  

  经济危机影响总体有限

  根据健康网数据监测,2007年我国VC出口总量约为72829吨,月出口量基本维持在3229吨和7140吨之间;2008年出口总量约为89412吨,月出口量基本保持在5420吨和8736吨之间;2008年VC出口量比2007年增加了22.76%。

  2007年VC出口平均价为4.72USD/KG,2008年VC出口平均价为8.74USD/KG,增长幅度为85.17%。从我国VC出口量分析来看,国际市场对我国VC需求没有因为价格增长而减少,2008年的出口量比2007年增加了22.76%。

  不过,2008年底突袭的经济危机,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际采购商和VC供应商对未来市场的信心,所以,在当年11月VC的月出口量价齐跌??出口均价为9.17USD/KG,出口量为5420吨,为2008年月出口量中最低。但从2008年12月开始,VC出口价和数量都开始回升,12月VC出口价为9.47USD/KG,出口量也增加到6480吨;2009年2月的出口价为10.56USD/KG,为2007年以来VC出口价的最高,当月出口量为7934吨,也处于出口量中较高位。从以上VC出口价和出口量来分析,可见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VC出口的影响总体来说不是很大。

  

  各方因素解析

  综合来看,今年VC的发展趋势将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强大产能和高行业集中度

  目前全球VC生产格局主要由荷兰帝斯曼和国内VC生产商??石药威尔康、东北制药、江山制药、华药维生、华龙制药组成。由图3可以看出,中国VC生产商拥有超过全球80%产能,在国际上应拥有一定话语权。

  中国VC行业具有较高集中度,目前中国维生素C供应主要由年产能在2万吨以上的维生药业、东北制药、江山制药和维尔康药业和年产能在1万吨左右的淄博华龙组成。由图3看,维生药业、东北制药、江山制药和维尔康药业年产能分别为27000吨、22000吨、20000吨和22000吨,四者生产能力没有太大悬殊,基本保持一致,规模虽略有不同但保持着平衡关系,没有哪一家能形成绝对优势或绝对主导地位,只是在全球区域市场上四大企业的地位略有差别。

  根据健康网监测数据显示,在北美区域,东北制药所占比重最大;在欧盟地区,江山制药、维生药业、维尔康制药的份额相当;在亚洲市场,维生药业占有比重最大。

  ??良好竞合关系

  中国VC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为其良好竞合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中国VC行业经历了几度恶性竞争之后,对行业发展的认识有所转变,由此建立起良好竞争和合作关系是水到渠成的。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充满了对VC价格的怀疑和观望的眼光,所幸中国VC生产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达成了共识,面对经济危机的到来,能通过彼此协商、协调和合作,规范大家的竞争行为,联手进行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避免了陷入价格竞争泥淖,维护了VC生产企业利益。

  ??相对稳定的国际需求

  VC主要下游需求是医药、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这部分需求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大潮中,VC行业目前所受影响较小。全球VC需求量在11万~12万吨,而中国全年生产量为9.8万吨,加上帝斯曼20000吨的年产能,所以全球VC年产量合计为11.9万吨,需求和供应基本保持平衡,如果没有新竞争者出现或工厂扩产,将不会出现供需严重不平衡。

  VC出口业务中,长期订单是交易规模主流,约占VC出口量60%~70%,所以真正左右实际成交行情的也是这些长期订单价格,具有采购实力的采购方也是靠规模与供应商进行价格搏弈。2008年底随着全球的经济危机来临,很多原料药生产企业都开始采取降价策略来刺激市场消费,市场上对VC价格也是一片质疑,很多买家都在等待和观望。

  在2008年11月底,许多大型VC采购商如帝斯曼、巴斯夫等,都纷纷签订了价格约在11USD/KG的2009年长单,为2009年VC价格订下了基调。据了解,VC长单履约率一直很高,除了在2008年个别VC生产企业提高了长单的价格外,其余的都一直得到了良好的执行。

  随着经济危机的来临,很多大型国际采购商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快现金周转,降低原材料库存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所以会出现暂时性的需求疲软,中国VC生产商在经历了2008年全年满负荷生产后,借此机会在春节前后进行停产检修,所以没有造成库存积压的现象。正因为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VC生产商会在适当时间实施限产保价的措施,才避免了产生供大于求的局面。

  ??高行业进入壁垒

  2008年是VC原料药利好的一年,全年平均价格高于几年前任何一年,因此,国内开始表现出VC投资冲动??陆续有企业上马VC项目或扩产。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加入企业短期内不会对VC出口格局产生大的影响。

  首先是因为技术门槛。中国VC发展得益于先进的生产技术,“二步发酵法”的发明打下了VC技术产业基石,该方法是目前唯一成功应用于VC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转化法,经过多年不断的技术改进,收率得到提高,大大降低了VC生产成本,其生产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使我国成为VC生产和出口强国。

  我国四大VC生产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二步发酵法”生产工艺,而对新市场进入者来说,形成成熟生产工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现有的获得国家批准的VC新增产能是郑州拓洋(原中原制药厂),计划年产5000吨VC。但其由于技术能力原因,目前也只能供应国内市场,相比现有生产企业,拓洋的规模不足以挑战现有VC生产和出口格局。

  其次是政府许可。从今年1月1日起,VC被纳入商务部出口许可管理产品目录中,虽然其出口没有实施数量配额,但行业准入壁垒却提高了。

  因此,业内人士预测,在政府提高VC行业准入壁垒和VC生产技术壁垒情况下,很难有新企业可以进入VC行业,即使已有国家许可企业,但因为技术原因,其产品也只能供应国内市场,短期内不会对VC现有的生产、出口和定价格局造成影响。

  决定商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供求关系。纵观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新加入企业不会对现有维生素生产和出口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可能的需求萎缩,几大VC生产企业之间可能通过协商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所以今年VC出口价格将依然保持高位运行。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