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用好疗效才高 |
![]() |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可直接通过血液进入人体组织和器官,克服了中药传统制剂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尤其有利于急重症患者、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的治疗;另外,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方面,中药注射剂更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等可选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是占心脑血管疾病的56.6%?80%。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应首选溶栓疗法,并对患者进行CCU监护。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等可选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有3类:
1.活血化瘀类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脑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量;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促进纤溶等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2.补气类
常用的中药注射剂有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
3.清热解毒、醒脑开窍类
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为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常青教授提醒: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禁止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剂。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中药注射剂较中药口服制剂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更好。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之一的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从而导致大流行;可导致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的发生,是引起老年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
中医药防治本类疾病有较好的作用效果,首先主要表现为口服中药制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的发生;其次,中药制剂的治疗作用是多途径、多靶点的,具有抗病毒、抗菌、退热、调节免疫等作用,治疗效果更加全面;中药注射剂较中药口服制剂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更好。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主要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常用的有: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安全用药四大建议
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本保证。
对于如何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才能更加安全、有效,李常青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注意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
变态反应是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变态反应倾向性较大,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这对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十分必要。
在用药后尤其在用药初期应密切观察,对皮肤瘙痒、胸闷、恶心等轻度反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处理,以避免严重变态反应的发生
建议二:选择适宜的溶媒、浓度和滴速
在理论上,虽然变态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血细胞破坏、抗体和内生致热源释放等,仍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所以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
由于在输液中增加一种药物,则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且与其他抗菌、抗病毒药物同瓶配伍之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概率增加,因此禁止几种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使用。
建议三: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药物
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不仅与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制剂中溶剂的稳定性以及生产工艺关系密切。
同一组分相同的药物制剂,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的差别和杂质的除去率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药物质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故在用药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药品。
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本保证。
建议四:视病情选药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体温低于38.5℃的患者,可使用口服中药制剂;高于38.5℃者 ,可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对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者也可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
出现不良反应如何急救
医生若能合理、规范地用药,则可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若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现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呢?
李常青表示,对于反应轻者,停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而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入所输中药注射液,改换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接瓶,以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用药;并置患者平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对症治疗。
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给0.1%肾上腺素0.5?1mg 皮下或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多次使用,同时给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血管活性药物及扩容剂等药物处理。
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即刻就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脉给药等心肺复苏术,注意整个复苏过程都应争分夺秒,坚持不懈,不可中途随便停止。
李常青总结说:“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制剂已被证明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医生若能合理、规范地用药,则可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链接
中药注射剂禁忌须知
李常青表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知晓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应注意:
1.表证恶寒发热者(恶寒重、发热轻)慎用;2.若使用时发现注射液出现沉淀或混浊,则不得使用;若经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3.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尤其抗生素类药物)配伍使用;4.清开灵注射液偶有过敏反应,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慎重使用;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若出现过敏反应,也应立即停药并做脱敏处理;5.本品临床静滴最佳使用浓度为:与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体积比应≤1∶10。
使用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液),应注意:
1.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过敏反应发生率越高,主要因为年龄小的患者,其机体对药物作用敏感,对药物中的致敏物耐受性较差;老年患者也易过敏,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能力逐渐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对药物中某些成分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使用中应注意观察。婴幼儿原则上不适合使用双黄连粉针剂。
2.关注既往过敏史。既往的报道显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有23.3%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因此,为避免不良反应,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双黄连针剂。
3.控制药物浓度。大量实验证明,盲目增加药物浓度,不但不会增加临床疗效,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适宜的脉点静滴速度。合理的静脉点滴速度可明显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血管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成人使用本品时,提倡开始静脉点滴时,滴速应控制在20?30滴/分,如果20分钟后患者未出现不适反应,可将滴速调整为40滴/分;儿童应保持20滴/分的速度。
5.载体。对于药物本身来说,生理盐水是药物的最佳载体,尤其是双黄连粉针剂。由于市面上的某些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过于偏酸性,使双黄连中的某些成分在此环境下易于发生氧化水解反应,导致某些成分的析出、沉淀,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提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6.配伍。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不能与双黄连粉针剂配伍,并且配备中药注射剂器材也不应混用。其他大多数药品可以与双黄连粉针剂配伍使用,但建议分组点滴使用,且分组使用时应先点滴双黄连粉针剂。临床研究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单独给药同与抗生素配伍使用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下降了30%。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吃避孕药」正在偷走她的健康!多项研究证实:传统避孕药会提升女性中风、心肌梗死、乳腺癌风险!男性“口服避孕药”正在路上 (2025-04-24)
- 2025 ASCO | 迈威生物将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 9MW2821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数据 (2025-04-24)
- 赫力昂携手京东健康启动“无痛中国”生态共建计划,共筑疼痛管理新生态 (2025-04-24)
- 肿瘤治疗新方向!南京大学发现放疗增敏"钥匙",解锁免疫治疗潜力 (2025-04-23)
- mRNA疫苗效力提升!Nature:科学家揭秘mRNA疫苗关键蛋白TENT5A的再腺苷酸化作用 (2025-04-23)
- 穿戴假肢还是走路还是走不好?湖南国安一步教你解决! (2025-04-23)
- 2025年度“沪惠保”参保开启 累计赔付金额已超22亿元 (2025-04-23)
- 2025年1 (2025-04-23)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