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困中药企业举步维艰 |
![]() |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之路仍相当艰难,而在国内市场尽管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但在药品降价的主旋律下,中药企业未敢轻言涨价,只得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药要打入美国市场,起码需要3亿-5亿美元的认证费用"。"中药企业进入欧洲的"门票"至少要10亿元"。"首家赴美上市的中药企业深圳同济堂药业,2007年登陆美国纽交所后股价表现一直不佳,上市一年即将退市"。 "今年以来,中药材部分品种涨幅已经超过50%,为保住市场,众多企业不敢轻言涨价"……
从记者获得的这些信息中可以想见,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仍处于艰难的窘境;而在国内市场上,尽管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但在药品降价的主旋律下,中药企业未敢轻言涨价,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夹缝中求生存。
国际化的难言之隐
以"药品"这一名正言顺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一直都是诸多中药企业的目标,但这两大市场的"门票"相当昂贵。
据记者了解,天津天士力、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杏灵药业等不少企业已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出认证申请或进入一二期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没有一家企业走到最后。此外,从2000年起,我国政府就将桂枝茯苓胶囊等作为首批推荐的7个示范品种,以药品身份申报美国FDA认证,但目前仅剩桂枝茯苓胶囊一支孤军。 "关键是费用问题。国内中药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大型公司作后盾,很难最终完成认证,因为投资风险太大。"上海中药研究所所长谢德荣表示,美国FDA认证要进行3期临床试验,最长需耗时8-12年,通常花费高达3亿-5亿美元。
据悉,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桂枝茯苓胶囊目前已在美国FDA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虽然这为中药获得"名分 "带来希望,但资金依然是阻碍中药企业完成认证的最大障碍。
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表示,桂枝茯苓胶囊从二期临床做到三期临床,估计需要8000万元,获准上市需要几亿元,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说有什么困难,那就是资金,希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
"中药要到欧洲销售,首先得在欧洲注册,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英国麦迪斯国际有限公司业务总监詹姆斯?卡梅隆算了一笔账:申请注册前,中国企业首先要对生产设施进行升级以通过欧洲GMP认证,花费从1000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欧洲药政部门到生产现场察看验收约需300万元;药品临床试验,一期大约需要1000万元,二期和三期分别为3000万元和8000万元,四期的花费更在1亿-3亿元之间。再加上前期微生物学实验及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总花费约在10亿元左右。
"目前,世界各国对中药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直接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梅群认为,当地药政部门的政策法规限制是中药打入海外市场最主要的阻碍。
"欧美很多国家根本不承认中药作为药品进入当地,要得到认可,必须通过美国FDA认证。但通过FDA认证是很困难的,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为他们的认证是按照西药标准评定的。"梅群表示,FDA认证是中药制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绿卡",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成分复杂,当前的科技水平几乎无法鉴定其量化指标,在短时期内弄清中药有效成分的可能性极小。中医药与西医学原本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如果以西药研发的套路和标准对待中药,中药要打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高昂的认证费用令人头疼,中药企业在海外上市也备受冷落。作为首家赴美上市的中药企业,深圳同济堂药业去年登陆美国纽交所后股价表现一直不佳。近日,深圳同济堂药业宣布,该公司高管将回购全部流通股,回购完毕后,该公司将从纽交所退市,而这距离其上市刚好一年。
据了解,深圳同济堂药业从上市第一天就遭遇了股价大跌的尴尬局面,其IPO价格为10美元,低于预估发行价格,而上市当天遭遇美国股市大跌,以跌破发行价的价格收盘。
"目前美国市场投资者对中药概念尚不清楚,不敢轻易投资,再加上很难以西药模式理解中药,因此对渠道和产品本身,美国市场投资者的兴趣都不高。"一位证券投资人士这样解释深圳同济堂药业在美国上市的遭遇,这也是目前除了认证困难外,中药在国际市场尚未获得认同的症结所在。
"涨价"和"降价"的双重困局
中药走向世界很难,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不如西药。再加上原材料的无法替代性和涨价,以及国内政策大环境驱动的药品降价,又使中药企业在国内的处境雪上加霜。
相关数据表明,受重点保护的物种几乎一半是中药原材料。以这些物种为原材料的中药产品都面临寻求替代品的命运,无法寻找替代品的药品就只能消亡。例如,麝香一直是国家严格监控的药材,目前只有5家企业可以使用麝香作为药品原材料。梅群担心一旦麝香被禁用,就只能用人工培育的麝香替代,药品疗效肯定会受影响。
近日,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类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年报,基本都是稳中有升,但他们却很难笑得出来。今年中药材涨价之猛烈远超去年,部分品种涨幅已逾50%,但众多企业却不敢轻言涨价。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涨价必然要冒痛失市场的风险。更何况近几年国家频发药品降价令,降价似已成为主旋律,这让企业对药品涨价尤其谨慎。
东北证券对同仁堂的年报点评道,该公司主导产品是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产品,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压力,估计同仁堂今年较难维持很高的增长。对此,同仁堂证券事务代表李泉琳表示,同仁堂已经明显感觉到药材尤其是名贵药材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一直是内部消化成本,目前尚未发布明确上调产品价格的信息,今年将主要采取扩大销售、加强原材料储备、发展种植基地等手段缓解压力。
面对原材料涨价困境,药品涨价似乎顺理成章,比如片仔癀在3年内就已提价5次。但业内人士认为,没有"绝密中药"护身符的企业,恐怕谁也没有这种胆量。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工艺均属绝密,几乎具有独步天下的垄断优势,片仔癀提高价格市场只能接受。而同仁堂、天士力等众多中药企业的产品,市场上有大批竞争者,涨价相对困难。
要利润,还是要市场?涨价这把"双刃剑"让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大多数中药企业对药品涨价话题很是谨慎,"以内部消化为主",不敢轻言涨价。他们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即涨价很有可能导致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沈阳农业大学发表Nature子刊论文:生酮饮食能够抗疟疾 (2025-05-25)
- Cell:新研究揭示mRNA的m6A修饰协助调控细胞应激反应机制 (2025-05-25)
- 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 (2025-05-25)
-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2025-05-25)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Nature Aging:付小龙/柴人杰/高建刚团队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治疗靶点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