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武汉破获一起重大网络假药案

武汉破获一起重大网络假药案

  前不久,武汉警方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破获一起网络假药案。27岁的湖北天门人贾某建立“首都协和医学研究院与骨病专研中心”等虚假医疗机构网站,发布虚假的“药品”信息,诱骗患者邮购假药。目前,此案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患者,求医问药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单位,切勿轻信网络信息,以免受骗上当。

  药监公安联手出击

  今年1月6日傍晚,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得到江汉分局上报的线索:汉口某地一民宅内有一名从北京来的假药贩子生产销售假药。执法人员迅速与公安部门联系,并一起赶到现场,将正在包装“药品”的犯罪嫌疑人贾某当场抓获。

  执法人员从贾某家中搜出5500瓶半成品药品,部分销售假药的票据,以及大量标有“国药准字”或“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等字样的8种药品标签、包装材料。此外,还有“中国生物基因医学研究总院”等虚假医疗机构的“收费专用章”共13枚,销售药品的账本6大本,打码机一台和邮寄药品的凭证若干。

  在贾某住处的电脑中,执法人员发现了“首都协和医学研究院与骨病专研中心”等7个虚假医疗机构网站的管理页面及登录密码,这些网站的建立时间在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之间。在贾某的QQ聊天记录中,有宅急送、EMS、快递公司、查货、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信息。

  经审问得知,贾某既没有药品经营资格,也没有营业执照。后经武汉市药品检验所检验,在其住处查获的所有“药品”,均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所标示的批准文号均系伪造,这些所谓的“药品”,实际上都是假药。

  利用网络推销假药

  2006年5月,贾某在北京跟一个老乡学了一门“高科技”赚钱手段??网络邮售假药。具体做法是先找人做一个看似十分专业和权威的医药网站,比如“中国国际结肠病康复研究院”、“北京生理科学院皮肤病防治中心”、“国际生物基因研究院”等,然后,在网站上发布虚假的药品信息。为了骗取患者信任,贾某在网站上宣称其药品是“惊世发现”、“旷世成果”、“创世奇药”,甚至还宣称“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里德?穆拉德博士提供技术支持”。而网站上的联系人姓名和地址全是编造的,只通过电话接待咨询,并诱骗患者邮购“药品”。

  一旦有人上当,打电话订购,贾某就从老乡那里购进“药品”和包装材料,然后贴上标签,打上“生产日期”,再通过快递公司或邮寄方式发给患者。患者的购药款有的是委托快递公司代收,有的是让患者通过银行汇到指定账户。

  2008年7月,贾某从北京转移到武汉,继续从事上述非法活动。

  两年多来,贾某通过互联网订购的方式,将假药销给了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患者,后经警方查实,他销售假药金额共计150余万元。

  假药损害患者健康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公安部门调查走访了400余名受害人,调查表明,贾某售出的假药不仅没有给患者解除病痛,反而使患者的健康遭受了更大损害。

  有一名股骨头坏死患者,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花费9000多元从贾某处邮购了4个疗程的“协和骨康胶囊”,服用了8个月,结果疼痛加剧,导致行走困难,面部及下肢水肿,贫血。另外一名受害患者花7000多元买了6个疗程的“协和骨康胶囊”,用药后身体浮肿、胃口难受,打电话给贾某,贾某却说这种反应是好现象,让该患者继续服用。后来,该患者的不良症状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到医院就医,才知道上当受骗。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医药市场整治活动,制售假药的情况总体上受到遏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生产销售假药违法行为的新特点之一,是利用互联网隐蔽、便捷的特点,假冒国家机关、军队、科研单位的名义,以专家、权威、名老中医等身份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然后通过邮寄渠道采取点对点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方式欺骗群众,销售假药。

  日前,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3个部门建立了打击制售假药部际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并将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互联网发布虚假药品广告以及利用邮政信箱、快递服务等方式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行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