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内外兼修度“难关” |
![]() |
在各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刚性需求的制药行业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有专家乐观地认为,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影响下,在新医改明确了8500亿元投向后,大宗原料药将成为新医改的获益者之一。
在内外贸易形势改变的语境下,如何出口和内销两条途径择机而行,成为当前企业热议避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已有部分出口企业开始转变发展模式,欲以国内市场弥补国外市场需求下跌带来的损失。
现状: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同样将素有“防御性行业”之称的医药行业也卷入到旋涡之中。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西药原料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2.45%,传统优势产品如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出口量跌幅都达到40%以上。
面对出口受阻,分析人士认为,今年部分出口产品价格走势也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内原料药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价格战抑制了出口价格的提高;另一方面,去年部分产品价格的走强给今年的市场回调带来了压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今年出口虽明显放缓,但中国原料药的国际地位短期内却无人能替。当然,“无人能替”并非意味着高枕无忧。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市场多为欧美及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而这些国家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
对此,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延志芬表示:“尽管国际买家现金流确有吃紧,但经过慢慢消化,库存也渐渐殆尽,需求开始增长。”延志芬说,除采购周期稍长外,原料药出口并没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谈及当前的出口形势,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总裁任秉钧说,根据他多年对原料药产业的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外采购商,经过一段时间的库存消化,现在需求开始增加,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广州市汉普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饶召嘉却有不同的看法。饶召嘉认为,出口企业转入饱和的国内市场,一场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声音:内外兼修危机共存
分析人士认为,受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今年出口下滑已成定局。逢此特殊时期,转变发展模式,兼顾海内外两个市场的呼声渐行渐强,部分出口企业觉得这是经营战略调整、降低风险、进一步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的一个很好的机遇。
对此,PTO执行总经理、营销专家李从选亦认为,出口企业若实在难以维系,转内销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当前,部分企业已和国内的销售网络进行了衔接,这对于出口企业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新的市场空间、新的利润来源、新的经营模式都吸引着出口企业的目光。
出口转内销作为一种贸易手段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转型也并非易事。国药控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干荣富表示,外贸转内销的经营模式需要重新探索,出口往往依赖于大批量的采购订单,而内销一般只有部分小采购企业,多半是进入零售终端市场,企业能否顺利转型是一个大问号。
干荣富进一步指出,与海外市场相比较,收账时间、付款方式、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等方面需要重新理顺。“当然,随着国内市场慢慢与国际接轨,短期来讲,转内销可解决市场问题。长远看,为原料药企业向综合性企业转变提供了契机。”
“整体来说,国内市场的需求扩大,相应的原料药产品也会放量。”任秉钧如是说。不过,他也谨慎地指出,新医改的一些利好政策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许多具体配套政策如基本药物目录等,都还不明朗,出口转内销须谨慎。
应对:内调结构外拓市场
谈及原料药产业的后市行情,业内人士在心存忧虑的同时也纷纷出招,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要持续发展,产品结构是关键,我国原料药多数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亟待升级。另外,企业把握先机就得先知先觉,即便转型,也应拥有较高的资本投入能力、科学合理的统筹能力和高效联动的执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强势反弹,还受益于全行业对危机及利空因素的空前共识,受益于在价格协调、限产保价等方面的协调一致。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大宗原料药,均可见限产保价的影子。业内人士认为,除人用药市场及传统优势大品种继续增长外,兽药市场和特色原料药市场将成为国内市场的新增长点。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模式因自身的实际而各有不同。出口转内销并不一定能凑效,那只是应对突发危机、熨平经济周期的短期对策,企业要长足发展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研发新产品,借助于市场多元化来降低经营风险。
差异化战略,尤其是特色原料药将独具优势。从长远来看,产品结构调整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根本。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 (2025-05-10)
-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2025-05-10)
- 罗氏宣布投资超20亿人民币,在华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25-05-10)
- PNAS: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又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2025-05-10)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合谋抬价发“国难财”,药企被重罚3.26亿元 (2025-05-09)
- Cancer Res:年龄相关的生物学改变或会促进机体肿瘤扩散 (2025-05-09)
- 新疆兵团“医保钱包”上线 完成跨省共济 (2025-05-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