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VE价涨 制药企业限产策略奏效

VE价涨 制药企业限产策略奏效

  受金融危机爆发后饲料需求下降的影响,自2008年三季度以来VE价格持续下跌,从最高点250元/公斤跌掉一多半,今年4月跌至100元/公斤底部。VE价格的“蹦极”走势令人“大跌眼镜”。 
  VE价格有望再涨20% 

  “VE价格暴涨主要有三点原因:此前VE价格的快速回落,击破生产商的心理底线,导致改变策略,开始限产保价;VE下游需求最大的部分是饲料,从世界主要VE厂商DSM的信息看,国内下游饲料企业在2月份开工不足,但是5月份就生产饱满,刺激了对VE的需求。由此看,国内的需求恢复比较快,加快了价格的上涨。”兴业证券研究员王?对《红周刊》说。“另外,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风暴的冲击,经销商、下游的饲料生产企业开始了长近半年的去库存化过程,目前库存消化已经基本完毕,经销商的议价能力大为削弱。目前,国外厂商接收了大量下游饲料厂订单,但受到产能的限制,无法接收新的订单,国外饲料厂转向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也造成了VE货源紧张,价格上涨。” 

  VE价格会反弹到多高呢?“这轮反弹的目标价格高度很难最终确定,但受到终端客户的需求反弹、供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VE价格有望在下半年上涨到180元/公斤。”王?对VE今后的价格走势表示乐观。 
  浙江医药是最大的受益者

  VE生产难度较高,合成反应步骤长,涉及多个关键中间体的生产,设备投入大,进入壁垒较高。经过长期市场竞争,目前全球VE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全球供应商主要是DSM、BASF、新和成和浙江医药,4家公司控制了超过95%的市场份额。其中DSM和BASF共占45%,新和成和浙江医药各占25%左右。而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青鸟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判断,未来至少在18个月之内没有VE新进入者,整个VE高毛利格局或将持续2年以上。 
  3家VE上市公司中,罗青鸟最为看好浙江医药,理由有三点:新和成VE生产装置将于6月中旬至8月停产,浙江医药则取消了原定8月的检修,尽可能释放产能;2008年上半年VE价格暴涨,浙江医药并未做好准备,以低价销售VE一直持续到2008年5月,因此并未充分享受到2008年上半年VE的高额利润,这反过来使得浙江医药2009年业绩存在正增长的可能性;浙江医药除了VE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盈利产品,公司正逐步向制剂生产企业转型。 
  另外,西南合成于2008年8月5日发布公告复产VE,复产后产量在1000吨/年左右,但与新和成、浙江医药的万吨级生产量差距较大,受益程度较小,不会对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