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膝关节软骨悄悄变薄?Geroscience:PAC1受体减少是关键,或揭开骨关节炎早老“密码”! |
![]() |
40岁后膝关节软骨悄悄变薄?Geroscience:PAC1受体减少是关键,或揭开骨关节炎早老“密码”!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6-06 11:03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人类膝关节软骨分析发现,随年龄增长软骨厚度和基质成分减少、退化加重,PAC1受体表达同步降低,二者显著相关,提示PAC1受体减少可能与软骨退化密切相关。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骨(OA)作为全球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核心发病部位 膝关节软骨的退化机制备受关注。近期,Gero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Cartilage degradation is followed by PAC1 receptor reduction in articular cartilage of human knee joints揭示了人类膝关节软骨衰老过程中PAC1受体表达与软骨退化的动态关联,为理解骨关节炎的发生提供了关键分子证据。
研究通过分析0-100岁人类膝关节软骨样本发现,软骨厚度、细胞外基质成分(如糖胺聚糖GAGs、II型胶原)及PAC1受体表达随年龄呈现显著变化:
图1. 人类膝关节样本的形态学分析
结构退化特征:40岁前软骨厚度稳定(2-5mm),糖胺聚糖染色均匀,胶原纤维呈规则平行(表层)或垂直(深层)排列;40-50岁起,软骨表层出现裂隙,糖胺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偏振光显微镜评分从5降至3),OARSI病理评分首次出现1-2级病变;60岁后软骨厚度显著下降,基质崩解加剧,全层糖胺聚糖缺失,3级以上病变占比超60%。
分子表达模式:PAC1受体作为PACAP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其蛋白表达在20-30岁达峰值,40岁后呈阶梯式下降,90岁以上样本中几乎无法检测。下游转录因子Sox9(调控II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合成)及其磷酸化活性形式(P-Sox9)的表达趋势与PAC1受体完全同步。VPAC1受体在成年期维持稳定,VPAC2受体仅在青年期短暂表达,提示PAC1受体是软骨衰老的核心功能性受体。荧光显示,青年软骨中PAC1受体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而老年样本中受体出现胞内聚集,可能与受体内吞导致的信号失活相关。
图2. 关节软骨中PACAP及其受体的研究
相关性分析表明,PAC1受体表达水平与软骨厚度(r=-0.72, p 0.01)、糖胺聚糖含量(r=-0.68, p 0.01)及Sox9活性呈强负相关。研究者提出,PAC1受体衰减会通过抑制Sox9介导的基质合成通路,削弱软骨对氧化应激和机械负荷的抵抗能力,形成 受体表达下降-基质合成不足-退化加速 的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40岁后PAC1受体表达降至青年期50%以下,这与临床骨关节炎高发年龄(50岁以上)高度吻合,提示该受体可能是衰老相关软骨退化的关键启动因子。
图3. 关节软骨的结构
这项研究首次在人类样本中建立了PAC1受体表达与软骨退化的直接关联,为骨关节炎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方向:通过影像学(如MRI定量软骨厚度)联合生物标志物(如关节液PAC1受体水平)可高风险人群;靶向激活PAC1受体或外源性补充PACAP多肽,有望通过增强Sox9活性延缓基质降解;针对40岁后软骨修复能力下降的特征,避免长期机械负荷、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退化风险。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关节健康成为公共卫生重点。该研究通过严谨的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解码了软骨衰老的关键信号通路,不仅深化了对骨关节炎 年龄相关性 的科学认知,也为开发延缓软骨退化的新型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个体而言,40岁后关注膝关节健康、践行科学防护策略,或将成为抵御关节衰老的重要起点。(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 cz K, Segal Y, L n rt K, et al. Cartilage degradation is followed by PAC1 receptor reduction in articular cartilage of human knee joints.Gero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May 14, 2025. doi:10.1007/s11357-025-01689-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CI:新研究指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抑制剂有望治疗脑积水 (2025-07-01)
- 核药“下一程” (2025-07-01)
- 《细胞》:长期运动,肾立大功!中国科学家发现,长期运动会促进肾脏产生更多能抗炎抗衰的甜菜碱,补充甜菜碱也能有效保护多器官衰老 (2025-07-01)
- 中析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智慧实验室布局与全球化拓展 (2025-07-01)
- Acta Neuropathol Com:靶向大脑中异常的SOD1蛋白有望治疗帕金森病 (2025-07-01)
- 想不出来?不如先睡一觉!PLoS Biol:新研究表明深度睡眠更有可能带来“灵光一闪” (2025-07-01)
- 熬大夜后为什么会一觉睡到下午?Science:新研究确定了帮助大脑偿还睡眠负债的神经元簇 (2025-06-30)
- Langmuir:阻断IDO1酶有望治疗一系列炎症性疾病 (2025-06-30)
- 国产GLP-1类减肥药玛仕度肽获批上市:效果媲美司美格鲁肽,还能改善脂肪肝,且因副作用更低 (2025-06-30)
- “忠诚”的免疫系统怎会误伤“友军”?Cell:发现补体激活的25纳米“临界点”,破解纳米药物被免疫攻击之谜 (2025-06-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