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北京地区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北京地区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006年底,北京地区生物制药企业数量为31家。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经济类)之一,我们重点对27家生物制药企业的规模、经营特点、创新能力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北京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不足

  通过对25家企业人力资源详细情况的调查(包括现有职工总人数、科研人员总数、科研人数比重、中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比重、高级职称人数和高级职称比重)发现,平均每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仅为82人,其中科研人员约占20%;在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平均仅为8人与5人。可见其研发人员的素质、数量均显不足。
  2.企业规模偏小

  从25家企业注册资金来看,最小值为313.26万元,最大值为13360万元,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694.89万元和2000万元。多数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1500万元,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超过1亿元的仅有1家。这说明,北京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3.销售收入渐增

  通过考察2005?2007年上述企业的销售情况,可见其销售收入逐步增加,年增长率平均为11.8%。但其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中值和最大值均较小,即使是最优秀企业的销售收入最大值也仅为6460万元。如果按照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对大中小企业的界定,2007年这25家企业的销售额在3000?30000万元之间有9家,仅考虑此项因素,这9家企业勉强可以划归为中型企业,但距离大型企业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这对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极为不利。

  4.品种多为在产

  从已取得生产批文的品种数量来看,平均每个企业拥有13.76个批准文号,最多的达到59个;个别企业还未获得批准文号,可能与企业新建有关;从实际生产、销售的品种数量来看,平均每个企业有12.72个批准文号;文号闲置率不高,仅为7.6%左右。

  5.研发投入增长

  从这些企业的研发总支出来看,2006年其最少的投入为35万元, 投入最多的为1000万元,平均值为298.66万元;2007年最少的投入为50万元, 投入最多的为1500万元,平均值为331.13万元。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呈增长的态势,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是部分企业研发投入热情值得肯定。

  结合研发总支出的构成(表1)可以看出,25家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很难从其他渠道得到研发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进行研发。2006年和2007年其研发投入的自有资金构成比分别占90%和96%,可见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研发强度,即当年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研发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25家企业2006年和2007年的总体研发强度分别为7.1%和7.3%,绝对投入虽然不大,但仅从此参数来看,此值已经超过了医药产业的总体水平。更为可贵的是,有一家企业收入很低,但仍然坚持研发,2006年研发投入400万元,2005年追加至500万元;一家企业2006年与2007年的研发强度分别高达16%和44%,实属不易。

  6.自主研发为主

  从开发的项目情况来看,25家企业中自主研发的项目最多,高达84%左右,可见目前的企业还是多以“各自为战”为主要开发方式,接受技术受让的项目仅有1项,应引起注意。另外,8个企业尚无开发项目。(见表2)

  7.重视知识产权

  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来看,25家企业中有知识产权工作部门或相关人员的有19家,从事企业知识产权专职工作的人员有33人;有知识产权战略或计划的企业有21家。由此可见,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

  2000年以来,25家企业中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的企业有15家,申请和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有9家,而且有1家企业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具体的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分别为35和13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分别为22和14个。

  8.项目投资谨慎

  经调查,未来两年有新技术(项目)需求的企业有23家,其中开发新产品需求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产品或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从新技术(项目)需求的技术成熟度要求来看,有20家企业选择了产业化技术,选择实验室技术和中试技术的各有5家企业。这说明,由于企业的规模与资金偏小,很希望接受的产品能马上生产销售,短期可以获利;对于实验室技术和中试技术的信心不足或者不愿意接受风险较高、不确定性的技术或产品。换一种说法,药品研发最为重要的阶段当属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两大阶段,一般而言,研发风险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批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尤其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对于一个真正的“药品”而言,不确定性极大,成功概率极小,所以仅有1家企业敢接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到了临床研究阶段,尤其是完成Ⅲ期临床以后风险会大大降低,所以接受新药证书、生产批件的企业便大大增加。

  从企业对需求项目拟投入的资金来看,在23家有项目需求的企业中,12家企业拟投入的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占所有企业的53%;拟投入的资金在100万?500万元的企业有9家,占39%,而实际投入500万?1000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只有1家,各占4%,可见大部分企业实力仍显不足,仅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很难进行风险大的投资。

  9.服务需求不强

  当调查是否愿意由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25家企业中仅有8家表示愿意,但是绝大部分接受的服务内容仅仅停留在政策咨询上,而对技术评估、技术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科研条件服务和委托开发的服务需求却很少。这说明,企业对科技中介机构服务模式尚未重视,也可能是企业和中介的长期信任关系尚未建立。

  10.项目融资困难

  当调查是否有融资项目时,仅有5家企业回答有融资项目。在这5家企业中,融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下、100万?500万元、500万?1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为1家、2家、1家和1家,其资金来源分别是1家有政府拨款加银行贷款,1家有政府拨款加风险投资,3家企业只有政府拨款,1家企业只有风险投资,1家企业只有银行贷款。由此可见,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融资相当困难,希望能引起政府的关注。
  11.意见和建议

  当调查企业对科技管理部门和/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提升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时,绝大多数企业提出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希望能够提供尽量多的信息以及增加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

  12.创新障碍较多

  被调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包括:资金缺乏、技术瓶颈难破、科研人员流动性大、研发力量薄弱、效率不高以及资源浪费。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看出,北京地区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人才和资金缺乏,承担研发风险的意愿和能力非常有限。希望政府能给予积极引导,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