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品降价成大企业内伤

药品降价成大企业内伤

  据清华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数据,2010年,全国有7000亿药品消费总量,其中以30%份额为基本药物计算,全国基本药物市场容量在2100亿元左右,其中医疗机构占其中超过80%,约为1680亿元。

  众多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生产商们都在算一笔账,就是进入目录后的量与价相乘能比此前高多少?

  “唯价格论”或让大企业最伤

  在采访中,康恩贝、丽珠药业、广州中一药业、双鹤药业、天士力、云南白药等多家药品被纳入目录的企业表示,进入目录将对公司产品的销量提升有很大提振作用。

  但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对于那些非独家品种的生产企业,越是定位高端的医药企业,如果最终招标给出的药品价格过低,生产企业经成本利润核算后难以接受,则不排除将放弃参与投标,导致生产企业对这部分“送上门”的基层市场意兴阑珊。
  医药物流专家张凌辉说,我国同一种药品有多个生产厂家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有的品牌药已经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但是也有不少小品牌仍然分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最典型的如六味地黄丸,虽然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北京同仁堂和河南张仲景的产品,但是全国同样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企业不少于800家。同理,只要不解决同品种多厂家的现象,本次和未来进入基本药品目录的品种越多,将来参与招标的厂家就会呈倍数的递增。

  据媒体报道,石药集团相关区域负责人说,在单纯低价竞争中,吃亏的是大企业。比如,此次进入基本目录的青霉素,在这一通用名下全国就有30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小企业一般买现成的青霉素原粉进行分装,而大企业则是从粮食中提取青霉素原粉,然后再进行分装,工艺流程链条长,投入人力和物力很大。

  欲靠销量增长挽回损失

  方正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薛娜说,中药饮片、中成药中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较小,可能为5%-10%,而其中非独家的中成药特别是老药普药类的化学制剂的降价空间较大,因品种及招标竞争而异,可能幅度为10%-20%,甚至更大。

  从这点来看,中药饮片、独家品种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受益程度较大,此类产品在量增而价不大减的情况下,拉动企业业绩增长。初步统计,在纳入基本药物目录102种中成药中,除了中药独家品种27个,涵盖生产企业26家外,还有中药独家剂型品种22个,涵盖生产企业22家;仅两家生产的中药品种15个,涵盖生产厂家27家。

  而对于迫在眉睫的药价下降之大势,可谓是上有政策,下头不得不出对策。记者在采访时表示:“价格降低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不可小觑,目前,生产企业都在集思广益,我们正在商定两种方案:一是推出多规格产品,降低规格产品价格下调以应对政策,另一种方案则是先降价后再伺机回调。”

  商业公司争夺独家配送权

  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近日出炉的2008年医药商业百强榜显示,2008年,商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前三强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九州通合计销售达到94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0.1%,同比提高0.86个百分点。平安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说,基本药物配送对商业来说,规模很重要。只要过了一定的量,后面都是净利润。现在主要不确定因素是配送政策,即便如此,大商业受益的概率依然较高。

  近期每天都接到至少十个以上配送商的电话,云南省10月份开始省级招标,不仅是生产企业厉兵秣马备战,商业物流公司更是枕戈待旦。在零差价政策下,商业物流环节能赚取的只有国家的补贴和厂家的返点,如果能拿到价格更高的独家品种的配送权,获利自然更多。

  只有拿到更多的好品牌和独家品种的药品配送权,才能最大化地获取利润,促进公司的物流能力持续扩张。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