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出生缺陷率持续攀升

中国出生缺陷率持续攀升

  北京市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在12年间增长近1倍。相关研究和监测表明,其他地区亦有相同趋势。这其中固然与监测水平提升有关,但报告的出生缺陷率不断攀升亦不容忽视。

 

      监测出生缺陷率显著上升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1997年,该市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每万人90.78例,2008年增加到每万人170.82例。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发生率的上升尤以2003年后较为明显。据调查统计,2006年该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每万人139.14例,2008年为每万人158.91例。2006年至2008年间发病率最高的前四位始终为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的不只是北京。从公开资料来看,广东、江西、湖南等地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广东省统计局和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的统计监测报告显示,自2003年至2007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从每万人186例增加至每万人249例。

 

  江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0年的每万人102.6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万人151.2例。

 

  湖南省则从2001年的每万人91.77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万人166例。

 

  从总体数字上来看,中国的出生缺陷率,是在上升的。根据该中心主任朱军的一份报告,在2007年的各类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每万人25.1例,多指(趾)每万人16.3例,总唇裂每万人13.2例,是最常见的三种出生缺陷。

 

  曾有专家测算,在中国每年约2000万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儿约占4%至6%,即80万至120万例;其中,肉眼可识别的先天畸形儿为20万至30万;每30秒至4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儿降生。中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

 

     多种原因可导致出生缺陷

 

  专家指出,上述地区“报告”出生缺陷率的上升,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对出生缺陷的监测能力提高相关。

 

  目前针对出生缺陷的监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医院为基础,包括临床诊断、产前筛查以及分娩后体表观察等,这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监测期限从孕满28周到出生后7天;另一类则是以人群为基础,例如北京市西城区,监测结果可以反映整个区的出生缺陷情况。

 

  有专家认为,临床诊断能力的提升,也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现率有所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在2000年的发生率为每万人11.4例,2007年则为每万人25.1例。

 

  但是,对中国目前真实的出生缺陷率升降趋势,相关专家还难以作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缺陷率的提升,与遗传、环境污染、辐射和高龄生育等有关。

 

  中国高龄产妇的比例在2006年达到8.3%。过去十年间,高龄产妇比例上升导致唐氏综合症病例增加约9500例。每例患儿经济负担约45万元,这意味着中国每年为此要多花43亿元。

 

  此外,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有3种物理因素、27种化学因素、8种生物因素、12种母体因素和代谢失衡因素与出生缺陷有关,例如酒精、吸烟、甲苯、激素等。

 

  专家普遍认为,应对出生缺陷的策略,一方面是通过积极干预,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例如通过给孕妇补充叶酸,可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加强婚前保健、产前诊断,“拦截”有缺陷的新生儿。

 

  然而,重增长、轻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各种干预手段、婚前保健、产前诊断的效果尚有不理想之处。中国的出生缺陷率干预仍任重道远。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