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问题显现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问题显现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最头疼的一个物流管理问题就是冷藏品不好运输和托运。尤其是一些物流市场不发达的二线城市,社会物流企业普遍不具备冷藏品运输的条件,因此许多医药企业明确规定:冷藏品不得托运。体现出我国冷链物流落后制约我国医药配送业务发展的弊端。
  
  冷链物流路崎岖  


  在国外,许多制造、商业企业选择了冷链物流外包,将冷藏品的全程运输、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省时省成本,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选择。


  但是,国内大多数食品、医药等冷链需求方宁愿出重资自营物流体系,也不愿意、不放心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光医药行业如此,即使我国发展相对成熟的乳制品、冰淇淋等行业,制造企业选择冷链物流外包的比重都不高。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冷链物流的整体投资跟普通货运相比,普遍要高。普通货运车上牌照最低10万元出头,但是冷藏车仅上牌照一项,平均单车成本至少要高2?3万元。因此目前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本身就不多,外包可选择的对象较少。


  其次,有些特殊行业,如医药流通业,有不少药品如人血制品等属于需要冷链物流特色储运条件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行业的冷藏品运输呈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普通货运企业承接该种冷藏品托运业务是收不抵支。因此在这些行业,除了厂家发货以外,商业流通环节的冷藏品托运量并不大,许多医药公司自己就配有少量的冷藏车、冷藏包。


  尤其是目前,制造企业考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点,主要还是其物流网络是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健全,价格是否优惠,而对配送工具的选择,主要以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而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本身就不多,可选择面实在太少。
 
  尚存瓶颈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除了制药企业发运以外,大量冷藏品在商业环节缺乏有效的冷链运输条件。许多企业托运冷藏品,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的分驳作业,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货环节,即逆向物流阶段,冷藏条件几乎完全丧失,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二是我国医药公司普遍采取的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运方式,决定了其很难实现冷藏品的规模集运,这也给选择物流公司带来了难题。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最大的瓶颈还是市场因素导致了医药企业集运难度太大,而具备多批次、小批量冷藏品运输条件的社会物流企业太少。


  尤为关键的是,国内缺乏强制性的冷藏品运输法规和地方冷藏品集运中心,因此造成了现在的问题难以解决。不可否认的是,医药行业内冷藏品运输冷链断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一般而言,在200公里以内的范围,制药企业和总经销、二级经销企业之间的直接运输基本上能满足冷链运输条件。但是运输距离超过200公里的,随着冷藏药品开始分销往各级终端,冷链运输条件开始逐步丧失,尤其是销售退货环节的冷链运输基本空白。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医药行业GSP条款的强制推行,医药公司普遍配备冷藏库,而且冷藏库的管理是经过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认证和监控的。因此,中国的医药冷藏物流正逐步走向规范化。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