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天津:成就中西医汇通

天津:成就中西医汇通

  天津作为中国早期的海外通商口岸,具有传统与开放、兼收并蓄的城市人文特征。在这个环境里发展起来的津门中医药事业也独具特色,。从近代张锡纯的中西医汇通,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西医结合“三朵奇葩”,直至现在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天津中医药都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并呈现出汇通、包容、发展、创新的特点。

 

  中医中药中国行天津站活动启动前夕,津门中医药数百年的辉煌历程,领略了津门中医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独特魅力。

 

  “三朵花”?根系中西医结合  

 

  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先河。

 

  正是因为天津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得也是全国最好的。

 

  上个世纪70年代,吴咸中、尚天裕、王今达三位津门中医分别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先河,他们被誉为“中西医结合三朵花” 。

 

  “中西医结合三朵花”推动了天津中西医结合临床与教育发展,书写了无数个“全国第一”: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地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设在南开医院;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研究所由方先之筹划在天津医院成立;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所由王今达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创建;第一个中医脑病科由何世英在天津市中医医院成立;第一家设立家庭病床的中医医院是天津市中医医院;第一所编写针灸学教材的中医院校是天津中医学院(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唯一一家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中国针灸中心设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院……

 

  不到天津,不知道自己已踏进中国中医学校第一校?中国医学传习所的诞生地。如今的津门中医教育事业已走向世界。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去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大会通过的《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基本要求》,首次为世界中医本科教育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对于保证中医教育质量以及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院士”?情系中医现代化

  首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创建首个部级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拓了“中医肾病学”新兴学科。

  进入21世纪的天津中医药又面临新的挑战,天津市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先国内,正在朝着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之后,天津又有3位中医药大家?石学敏、刘昌孝、张伯礼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张伯礼,创建了天津市中医医学工程学研究所,开创了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设计方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数药企”?启航现代中药港

 

  津门中药业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全国最早最大的中药集散地曾在这里建立;首家“现代中药港”正在建设中。

 

  天津也是中国中西医药出口基地之一,具有实现中药商贸国际化的地缘优势。天津市政府已经把中药现代化工程列入天津科技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明年,天津将建成一个集现代中药商业物流、现代中药生产与技术交流、现代中药出口、中药信息交流、中药文化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现代中药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