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德国完善的医疗体制让虚假医药广告没有市场

德国完善的医疗体制让虚假医药广告没有市场

  广告是媒体生存的重要保障,但在德国并非有钱就可以任意刊登广告,一切广告刊登都要依照广告法行事,针对医药广告及医药保健品的广告法规则更为严格。《医疗广告法》规定:处方药不得在德国的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上做广告,非处方药的广告要有明确说明。另外,德国医疗卫生体制中完善的“医药分离”制度规定,从源头上遏制了药品虚假广告的泛滥。


  早先,媒体刊发医药广告在德国比较普遍,甚至曾是广告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制药公司为了竞争,争相在媒体中宣传所产药物的效用,虚假、夸大的医药广告越来越多,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上世纪60年代,德国各种法律日益完善,《医疗广告法》也应运而生。该法在1994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对药品、医疗设备等所有医疗范畴内的商品广告作了更严格的规定。


  法律还规定,医药广告不得扩大药品适应症,不得使用绝对化用语夸大药品疗效,有关适用范围和功效等内容的表述应当科学准确,不得出现含有不科学的功效表述。医药广告词中不能出现“肯定”“百分之百”“治愈”等词语。


  德国医药广告较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医药分离制。早在1240年,德国皇帝弗里德利希就认为,医生的天职是看病,不能靠给患者开药挣钱。于是他颁布了一条法律,医生只管治病开处方,患者只能到药店取药,使医药分离经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形成了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提供门诊服务,医院提供住院治疗,药店提供药品,以及医疗保险公司为投保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完整医疗卫生体系。


  另外,制药业是德国一个投资大、盈利周期长的行业。一个药品从开始研发到最后成药并进入市场至少需要15年,研究经费通常达到数十亿欧元。药品一旦获准上市,它将拥有专利,这会带来丰厚利润。凭借专利,药品生产商就能低成本生产,高价格出售,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令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制药业也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


  德国完善的医疗体制,使医生根本不可能靠给患者开具处方来获得更多利益,因此也难以成为药品商利诱的对象。作为药品最终消费者的患者,他们只能从医生那里得到处方,到药店去买药,在保险公司报销费用。所以,广告的诱惑再大,也难以打动患者另掏腰包。在这种大环境下,虚假医药广告没有任何市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