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中药材造假不仅让人耳熟能详又毛骨悚然

中药材造假不仅让人耳熟能详又毛骨悚然

  中药材领域是我国医药领域的瑰宝,是古人的辛勤研究成果,在医药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几年来,中药材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让我们对中药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在美梦的同时又成为了噩梦。


  据同行媒体报道,目前中药材造假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提升,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细,已经形成了一条从源头到成品的黑色产业链:药厂部分违法人员将本应及时销毁的药渣偷偷运出,再运至加工场地,由专门人员负责药渣烘干、漂白等技术处理,最后销往中药材市场“一车药渣两、三吨才几百元,加工费一般每公斤两元。每一环节都要产生高额利润,最终卖到市场的药渣价格约为中药材的一半。


  据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中成药产值达2882亿元,同比增长20.8%;饮片产值692亿元,同比增长27.1%。庞大的产业,高额的回报,行业标准、监管缺失等客观条件的存在,势必为中药材造假提供了温床。


  而除了中药材造假外,一些中药饮片商户也会对从药农手中收上来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进行“加工”,而在加工过程中的假冒伪劣行为更比比皆是。“过去造假都在原材料的等级分类上,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但现在在中药的种植、饮片的加工各环节,废物利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几乎无处不在。”


  中药材造假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药材的管理制度,为中药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