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物流风险因素透析 |
![]() |
卫生部[2002]24号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虽然如此规定,但不少医院还是允许退药,个别医院还设有专业的退药处理窗口。这样一来,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退药风险。
1.医患沟通难度提高
调查中显示,高达34.3%的风险因素就是“医患纠纷”。由于药价虚高等原因致使医患关系剑拔弩张,退药环节更加剧了这种状态的恶性发展。特别是因少数医师开错处方、药师拿错药等原因导致退药,繁琐的退药程序会使患者常常带有负面情绪,不但对医院信任度降低,还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退药会使一些环节的医务人员重复无用功,引起部分医务人员不满,提高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当退回的药品质量变质却未查出,继续使用而引起不必要的事故时,即便找到了退药的患者,也会引起医患纠纷。
2.工作量增致差错率上升
为保证退回药品的质量,各大医院对于退药的原则和程序都有相关规定,需要医师、药师、护士以及财务等多名医务人员介入,不但消耗患者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高了出现差错的概率。
差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医务人员份内工作的差错以及退药中发生的差错。工作量的增加导致相关医务人员身心疲惫、状态不佳进而在份内工作范围内也产生不必要的差错。
3.退回药品质量难检验
退回的药品因其已脱离药品安全监管链条,存在许多风险。
一是退回药品的检查。药品本是需要精细保管的商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密封、低温、冷藏等条件下储存的特殊药品,患者在不完全或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放在普通条件下储存一段时间再退回,容易导致药效变化。而药师只能检查药品的厂家、批号等信息,无法检验药品的购入渠道及质量,特别是一些拆零药品、注射剂等,更是无法对其内在质量进行定性检测,无法核实其是否受过污染,为药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退回的药品还存在着外包装损坏和近效期的风险。调查显示,在退药环节,包装损坏、近效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5.6%和15.4%。在包装损坏或近效期的情况下,如果药品被退,会造成医院的损失,如不退,又易激发医患矛盾。
二是退回药品的管理。由于医院药房的药品都是按照批号进行管理,有序、便利、高效,但药品退回后会导致批号的混乱。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批号混乱作为退药风险因素所占的比例为9.4%,如此一来,不但不利于管理,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药房收集不良反应,无法实现药品溯源,也就无法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称追踪。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广东全面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付出改造 (2025-08-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国度广电总局部署展开播送电视虚伪鼓吹医药告白集中整治 (2025-08-04)
- 《对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称号治理任务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8-04)
- 穗港签订单干安顿 推7项动作深入药品监管单干 (2025-08-04)
- 对于展开2025年国度医疗队巡回医疗任务的关照 (2025-08-04)
- 我国中药饮片标注保质期自8月1日起实施 (2025-07-3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