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纷纷加码在中国的生产能力 |
![]() |
美国安进宣布启动位于上海的亚洲研发中心,为近期在中国动作频频的跨国医药企业再添一笔。一项外方调研显示,尽管医药行业面临着持续创新、销售模式变革、定价与市场准入等挑战,但是受访的跨国高管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甚至高于中国本土公司。
今年9月,法国赛诺菲宣布在上海成立亚太研发总部,10月美国强生表示将在上海成立亚太创新中心,11月14日瑞士罗氏称将再投资1.36亿瑞士法郎(约8.63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造全新的研发中心,紧接着17日美国安进也公开了其亚洲研发中心的战略部署。
不少跨国药企把落户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都称之为“亚太”,实际上,这些研发结果不仅仅面对亚洲市场,还将面向全球。
赛诺菲全球副总裁江宁军表示,在上海成立的亚太研发总部是公司在全球的第五个研发总部,未来五大总部将有效对接,加速全球创新医疗方案。
罗氏全球药物研究与早期开发总负责人约翰·里德也表示,罗氏在华研发机构将不断地为亚洲和全球患者开发新药。
上述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上海作为研发中心落户地,主要是看中其科技创新能力和聚集效应。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有37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为企业在中国进一步投资提供了更大的机会。”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柯禄唯说。
除了研发,跨国药企还纷纷加码在中国的生产能力。默克集团在江苏南通投资6.5亿元人民币建其全球第二大制药厂。罗氏诊断计划未来三年投资4.5亿瑞士法郎(约25亿元人民币)在苏州建立其全球第八大生产基地,也是亚太首个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3年默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营业额增长了9%,达到约38亿欧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36%。而在今年1-9月份罗氏诊断销售版图中,亚太区增长15%,占其全球营收的18%,其中中国销量占亚太区50%以上,成为增长的驱动力。
内人士表示,中国巨大的用药增长潜力,令跨国制药企业布局中国的脚步悄然加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卓永清对记者说,中国未来用药市场的增长潜力有目共睹,跨国药企从初期来华调研到后期投入的考虑是周全的,“并非心血来潮”。
普华永道Strategy&公司近期发布的中国生命科学行业趋势与调研结果报告显示,尽管医药行业存在“创新+销售模式+定价压力”的挑战,但是在参与调查的160位跨国大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医院机构的高管中,超过85%的受访者者认为市场会继续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跨国公司对自身在中国市场增长的信心高于本土企业。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上海异地就医服务再降级 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扩至10种 (2025-07-28)
- 医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速9.1% 保证程度继续提升 (2025-07-28)
- 国度医保局颁布十起利用药品追溯码袭击回流药专项行为典型案例 (2025-07-28)
- 国度医保局:“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次 (2025-07-25)
- 五个症结词,读懂“十四五”医保问题单 (2025-07-25)
- 国度药监局对于人参北芪胶囊和脑心舒口服液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25)
- 青海出台《方法》规范刚性收入困难家庭认定和救助 (2025-07-23)
- 市场监管总局颁布六起保健品虚伪鼓吹“内卷式”竞争典型案例 (2025-07-23)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复方甘草酸单铵S打针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5-07-22)
- @慢特病患者 看病就医前您必要相识这些,医保小常识→ (2025-07-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