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40余家企业起诉国家药监局不作为

40余家企业起诉国家药监局不作为

  10日,河南省17家企业代表和代理律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起诉国家药监局,当天一中院受理起诉书。这些企业认为,各级医疗机构生产的“不用许可、不用认证、产品不注册以及不检验”的“四无”产品分子筛氧目前畅行各大医院,国家药监局作为监管者存在监管缺位,理应诉其行政不作为。

 

  据了解,此次起诉者并非河南企业,包括湖南和东北的企业代表也将递交起诉国家药监局的《行政诉讼状》。作为湖南22家参与起诉企业的代表,湖南衡阳思康医用氧气公司总经理莫丛武称:“我们将于明天(5月11日)递交起诉书。”

 

  湖南、河南和东北40余家企业将参与此次诉讼。河南企业代表郑州瑞卡福医用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普乐说:“多年来,医用氧市场混乱,让企业根本做不下去,但是不做又放不下,安于现状又不甘心。”

 

  据河南企业代理律师赵秀红透露,国内医用氧企业10年来一直在维权,但之前多年企业欲起诉法院都不受理,此次“法院能够受理,是一个进步,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5月10日上午,刚刚将起诉材料递交给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赵秀红表示,“国家药监局没有尽应有监管义务,依法行政,导致医用氧市场混乱,影响公平竞争,我们要求国家药监局履行职责,纠正违法行为。”


  而在赵秀红递交材料的同时,另外两路“起诉大军”也已汇聚北京:一路是湖南22家企业的联合起诉团,一路是东北企业联合起诉团。据了解,湖南和东北的企业代表将分别于5月11日和下周之前将起诉材料递交。

 

  据悉,多家企业联合起诉源于目前国内医用氧市场监管混乱,医用氧、液态氧、分子筛制氧并存。

 

  莫丛武指出,“医用氧、液态氧生产企业都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认证,取得药品注册证、药品生产许可证,国家作为药品来管理;而分子筛制氧则是医疗机构自己通过分子筛制氧设备制造的氧气,并未获国家药监局GMP认证,也未获得药品注册号和药品生产许可证。”

 

  但目前分子筛制氧在各级医院大行其事,而且存在理由充分。其依据来源于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技术依据是《医用分子筛制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文件(YY/T0289-1998)。

 

  湖南企业在起诉书中明确表示,144号文件一纸通知,与《标准法》、《中国药典》相矛盾,并与《药品管理法》相抵触并严重违法。

 

  另外,莫丛武表示,“国家药监局一方面要求我们按标准生产医用氧,另一方面又允许医院分子筛制氧存在,导致不公平竞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莫丛武还透露,目前医疗机构医用氧、液态氧和分子筛氧三分天下,而且在一些省份,有许多地区的医院,分子筛氧使用占到一半。河南一家企业负责人也指出,在河南很多市,分子筛氧也占到了一半。

 

  然而,尽管分子筛氧头顶“氧气”头衔,但是与医用氧、液态氧区别甚大。除了未取得作为药品生产销售所需要的注册认证外,本身也存在着“质量问题”。据介绍,目前分子筛氧最高氧含量为90%(ml/ml),而多家企业反映,目前各医院使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制氧含量为70%-80%(ml/ml),用分子筛氧设备制取的不合格氧直接用于临床,会危害病人生命健康。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