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胰岛素统领1型糖尿病治疗市场

胰岛素统领1型糖尿病治疗市场

  目前胰岛素替代治疗是挽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一线治疗药物,制药业传统意义上关注的焦点是开发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其他途径给药的创新型胰岛素。1型糖尿病(T1D)也被称为青少年型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和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T细胞导致胰腺β细胞损坏,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高血糖。

 

  2007年,全球有437,500名1型糖尿病患儿。全球每年新增70,000名14岁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儿,年增长率3%,尤其是年龄更小的患儿。

 

  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太清楚,普遍认为,基因遗传缺陷、环境因素及代谢性改变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缺乏会导致糖异生和酯解上升,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代谢,产生酮体,最终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酮体,酮体可能导致昏迷、死亡和慢性高血糖。而慢性高血糖能够诱发多种大、小血管糖尿病并发症,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炎和周围神经病变。

 

  据了解,全球七大主要制药市场已经诊断并接受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约为184万人,1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达到了20亿美元。虽然胰岛素替代疗法能够挽救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却不能治愈疾病,甚至会导致低血糖,而且不能阻止并发症的产生。因此,研发能够改变疾病进程的药物迫在眉睫。

 

  目前,最先进的治疗策略是,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或者调节自身免疫、第2种免疫和炎症应答,延缓1型糖尿病的进程。新的疫苗正在开发当中,包括谷氨酸脱羧酶65 kDa异构体(GAD65)和BHT-3021。非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诸如CD3单克隆抗体Otelixizumab和Teplizumab也正在开发过程中。

 

  由于作用机理的缘故,这些药物有可能伤害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另外,很多获FDA批准的免疫调节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虽然疫苗能够延缓或阻止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但患者一旦被确诊患上1型糖尿病,其只有10%?20%的β细胞功能正常。因此,以疫苗为基础的耐受性的作用途径对那些处于1型糖尿病发作高危期的患者最有效。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那些已经发病的绝大部分β细胞已经失去功能的患者而言,效果要差一些。1型糖尿病发作早期,在出现临床症状向糖尿病转化之前,非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对患者最为有效。

 

  在怀孕或肥胖等代谢需求增加的时候,β细胞群就会扩大。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分泌或非内分泌细胞复制、分化成β细胞,从而为那些已经下降的β细胞群最终通过内源性细胞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细胞途径包括肝细胞、祖细胞、树突细胞和异种移植等,目前这些途径正在带来科学上激动人心的机会。此外,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除了面临科学和技术上的挑战之外,还面临着较大的审批障碍,在其中任何一只产品上市之前,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任何一种再生治疗药物都可能被不受控制的自身免疫应答所阻碍,因此,将安全、抗原特异性的耐受性疗法和即将出现的再生疗法联合应用将是新药研发的下一步工作。

 

  怀孕后,母体的免疫系统会被轻微抑制,从而耐受胎儿的发育,刺激胎儿生长、发育的活性因子的表达。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1型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怀孕诱导的β细胞功能和血糖改善。这一研究为耐受性药物与再生治疗药物合用模拟自然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这种联合用药在开发1型糖尿病调节药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从当前1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渠道来看,接下来的10年内,胰岛素替代疗法将继续统治市场。从长远来看,目前处于研发早期的耐受性药物、抗原特异和β细胞特异的再生药物将会为开发疾病调节药物提供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平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