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企业节衣缩食应战高成本

中药企业节衣缩食应战高成本

  作为国内三七、金银花等中药材的主产地,西南地区遭遇大旱成为药材价格翻倍上涨的导火索。然而,目前包括板蓝根、驴胶等多种中草药材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中药企业正在承受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


  康缘药业有关人士介绍说,三七和金银花分别是康缘药业主打产品散结镇痛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的主要原料,三七的收购价从去年的不足百元上涨到目前的500多元,而金银花也从去年70-80元/公斤的水平上升到目前的400多元,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因此相对前三个季度上升了2.22个百分点。

 

     据悉,康缘药业散结镇痛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的两大产品都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受国家最高限价。因此,在上述人士看来,面对成本上涨,中药企业“短期很被动”。

 

     除了康缘药业,天士力[30.22-0.98%]、丽珠集团[44.40-1.33%]等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同样承受成本压力,而在三七价格狂飙的同时,中药材整体价格也水涨船高。

 

     此次中药材价格普涨,似乎除了“天灾”,还有“人祸”。有业内人士表示,单纯的倒卖药材多年前就不足为奇,医药贸易商在医药价格波动时伺机囤货、放大供求偏差也并不鲜见,但此次三七价格的涨幅离奇,已经显现出游资的身影。


     医药界人士分析,游资进入稀有中药材炒作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一方面我国中药材价格十年来上涨是大趋势,带有刚性色彩,另一方面气象灾害、流感疫情等不可预见因素也给了游资炒作腾挪的空间,但中药材不宜长期保存,其炒作带有季节周期性,且整个市场容量并不大,大宗游资进驻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而相比游资进驻与否,中药企业眼下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成本高企的“燃眉之急”。面对高成本“悬剑”,多数中药企业纷纷做起两手准备,一手是压缩日常成本,如降低管理成本和能耗水平、提升技术和产品产出率等;一手是增加药材种植量以提高自给率。

 

  康美药业[13.50-3.43%]投资15亿元在安徽亳州建设华佗国际中药城项目;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投建5万亩板蓝根GAP基地。

 

     尽管三七涨价对天士力影响也比较明显,好在天士力在云南文山州有自己的三七GAP种植基地,短时间内能缓解公司的成本压力。

 

     而同仁堂董秘贾泽涛面对药材成本上涨的态度也更淡定。她说,公司的中药产品比较丰富,所用原材料也并非局限在几个品种内,相对而言,产品成本大幅波动的风险得到了分散和平衡;此外公司每年都根据中药材价格波动周期对中药材做相应的采购和储备,以避免突发事件带来成本骤增的风险。

 

     另外,康缘药业也在压缩成本方面持续努力,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还决定推出新品分散风险,同时扩大市场份额以规模换效益,正如他所说的,“短期很被动,长期练内功”。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