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深层次分析中药材市场牛市行情

深层次分析中药材市场牛市行情

  在三七、草果、红花、白扁豆等旱灾概念品种的引领下,薏米、砂仁、酸枣仁、补骨脂等热点品种紧随其后。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递增了108.94%。为何国内药材市场继续延续着2009年的高行情且不见退温迹象?这种行情的出现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根源,外因则是导火索和表象,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外因

 

  1.国内资金流动过剩

 

  宏观层面上,国内资金流动过剩是造成资源性产品频频走高的主因。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国家原本计划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但在各地一片大干快上的热潮中,共计有9万多亿资金被纳入投资规划。钱多了总要找地方花出去,投资资源性产业日益受到青睐。而从近期房价的再次高涨也可看出这种泡沫的涌动。

 

  2.资本开始关注中药源头产业

 

  国内原药材市场有多大份额?满打满算不足300亿。而部分产区集中的药材品种特别是野生品种一季产新用一年甚至数年,产值多则不过数亿,少则不足千万,垄断一个品种资源对那些大资本来说可谓易如反掌。

 

  行业应该抓紧考虑的是如何改革现有中药材流通体系的问题,而不是纠结于炒货对不对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人们能把板子单单打在索罗斯等热钱炒家的屁股上吗?

 

  3.市场运作“炒风”充斥

 

  在传统经营方式和利润空间日益萎缩的大前提下,炒货似乎成了药材经营者来钱最快的手段之一,短时的暴利甚至吸引了大批社会资金、游资进入中药材这个原材料行业。此时,若再有疫情、旱情等“利好”因素刺激的品种想不大涨都难。

 

  但参与者必须时刻注意到,在这种市场过热态势下,各种利好因素不断被放大,常常影响到对供求趋势的判断,资金可能会令接力最后一棒风险高悬,特别是在资本与资源的博弈中,实力雄厚的资本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大不了买到手里炒够成本后剩下部分低价抛出;而实力不足的散户则有可能成为最终“跟风抬轿”的牺牲品。


  内因

 

  1.代偿性行情回归的延续

 

  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市行情已落入十年最低谷,且这种低谷是出现在整个中药工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由于药材产销体系的不通畅和药材原料产销“剪刀差”的长期存在,家种药材屡屡药贱伤农,野生药材资源逐步枯竭,同时部分品种价格甚至低到不够人工费用。

 

  在原药材生产领域的持续“民工荒”影响下,近几年国内多数家种药材种植面积正逐年递减。2009年药市的高位运行也正是这种供求矛盾集中爆发的表现,“甲流”只是行情导火索。从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走势来看,这一波代偿性行情回归仍在延续。

 

  2.劳动力成本的合理回归

 

  中药材是药农劳动力以及资源价值的体现,但多年来中药材的种植收益已低于打工经济甚至粮食作物,而野生药材更是只计微薄的劳力成本而不计昂贵的资源成本。中下游企业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原料的低成本控制,很少考虑到如何建立稳定供应体系让源头产业也获得一部分红利。

 

  那么目前药材的相对高价位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刺激产区种植面积快速恢复呢?有一定难度。一则多年药材生产“一缺就上,一上就烂”教训早已让农户吃尽苦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增收渠道的多样化,药材种植已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希望加大种植面积将原料低成本控制的枷锁继续套在农户身上已不现实。这点从今年开春后桔梗主产区种植面积继续萎缩便可见一斑,更何况桔梗已处于历史最高价位大半年时间了,而其它仍处相对低位的家种品种呢?

 

  3.突发因素致阶段性供需矛盾

 

  中药材生产靠天吃饭、“一季生产吃全年”的特性注定其无法像其它工业原料那样可以保证即时批量供应。旱情、雪灾、冻害等气候因素极容易造成其供应端的不稳定;疫情、质量事故等突发情况往往又容易造成需求端的大幅波动。在中药材现代化产销体系尚未完善成熟之前,这种突发因素造成行情大上大下的状况仍将不断出现。

 

  从目前态势看,这种高位运行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因为多年低价、生产萎缩、气候因素等对药材生产的影响显而易见,真正有供需缺口的品种最终将反映其供求关系,只不过过快地释放升值空间后,可能会出现平台期。

 

  另一方面,药市的过热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部分囤货企业已成众矢之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建议纯粹抱着炒作目的的市场参与者该收手时就收手,下点功夫考虑一下自身以及行业的长远发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