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曾益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亟待发展

曾益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亟待发展

  近日,“生物医药发展方向与健康产业机遇”院士专题论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主讲嘉宾中国科学院曾益新院士结合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用全球的视野和激情洋溢的语言,给在场的听众带来一场医药与健康产业的课程。


  演讲过程中,曾院士从“国际产业在国际层面的重要性、美国的产业转型与外国医疗服务产业的现状、泰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国医改及生物医药发展方向、在广州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讲述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及重要作用。

 

  曾院士说:“各国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卫生工作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不是消费性支出,而是战略性投资。健康产业将成为美国十年后的支持产业之一,源于美国对健康产业的重视和投入。比如2007年,美国用于健康服务的开支占GDP的15.2%,人均费用已达到7439美元,预计2017年健康服务将上升到全国GDP的19.5%。而我过在2002年至2006年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5%左右,中美两国的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曾院士还介绍,由于全球对医疗保健的意识不断提升,医疗旅游蔚然成风。他说,提到泰国,大家都想到他的东南亚风情,想到他发达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泰国政府将旅游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积极推动健康产业的国际化,并提出要把泰国建成"亚洲健康中心"。

 

  曾院士还指出,医疗旅游对泰国贡献非常大,2006年,到泰国寻求医疗治疗的病人人数多达145万,税收收入超过117.1亿美元。如果不是受政局影响,估计2010年,这些数据还会大幅上升。

 

  曾院士通过中美、中泰的对比,突出我国医疗服务产业组成和结构不合理、健康产业人才严重失调、基本产业服务远未到位的现状。

 

  他指出,我国必须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我国医改的核心在于基本保险、基本药物和基层医院三个方面。我国医疗与美国在不同的层面上,我们起点太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险和覆盖率太低,需从基层做起。

 

  曾院士说,“2009年,我国拔了400亿元建设县级医院,把大量资金投到基层医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和明智决策。医改要求基层医院配备适宜技术设备,鼓励民族品牌,这给为我国民企的发展提供广大空间和机遇;提出人人看得起病也有助于缓解医药欠费严重的情况;鼓励基本药物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保护制度的产生。”

 

  另外,曾院士强调,从宏观层面上衡量,医疗改革对我国意义重大: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健康成为最重要的民生需求;医疗改革有利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同时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